分享

“泥巴哥”用泥塑拍短片吸粉数百万 原生态段子让非遗“活起来

 全能的苏苏 2019-06-18

  【解说】靠玩泥巴,今年30岁的河南省浚县小伙朱付军和他的“泥巴城”,在各网络平台上收获数百万粉丝,视频播放量达数亿之多。八珍糕

【同期】(朱付军)第一条短视频播放量,将近1000万,吸粉好几万粉丝,(所有作品)全网总播放量现在快达到10亿了,粉丝300多万了。

【解说】随着一声“开始收麦”,在“腾腾腾”的拖拉机配音声中,朱付军“驾驶”泥塑拖拉机,从“泥巴城”出发前去收麦。割麦、拉麦、碾麦一系列用泥塑作品模仿的麦收场景,加上独具特色的农机配音和情景读白,让朱付军和他团队的4个大小伙们瞬间找回童年乐趣。

【同期】(朱付军)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也买不起玩具,卖玩具的也特别少,所以(小时候)都是用泥巴自己做玩具。我们一开始学的时候,做一些小动物小怪兽之类的,后来考虑做一些小车子,包括农用的拖拉机、三轮车,还有一些石磙道具。做好之后我和我哥还有附近的小朋友,一块来我们家玩泥巴玩具,就开始(模仿干农活)犁地、打场。

【解说】为何几个大小伙会在家玩泥巴拍视频?朱付军告诉记者,2017年打工时,他扭伤了脚在家休息,又做不成别的事情,于是让哥哥挖了红胶泥,重拾儿时泥塑乐趣。他用泥巴做成各种道具,模拟不同场景,并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段子进行配音。2018年,他把玩泥巴的过程拍成短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泥巴哥腾哥”。

【同期】(朱付军)农用工具拖拉机,它是单杠发动机(声音)特别抖,就是这种声音。我也可以学一下汽车声音,发动机打火时候,就这种声音。直接用自己嘴配(音),感觉有小时候玩的那种感觉,有回忆童年乐趣。我和我哥平时负责制作泥塑,我的表弟负责拍摄,我表哥负责剪辑,就是我们四个人。

【解说】对4位学历不高的农村小伙而言,不懂拍摄和后期制作,他们就自学,边学边做,外加情景设定、泥塑制作,完成一部作品至少需要4天。为了让静态的泥塑小车、飞机动起来,他们发挥想象,用透明的钓鱼线拉着跑、吊着飞;为了使拍摄场景更逼真,他们甚至使用炮仗,模拟影视剧中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同期】(朱付军)有些飞机在天上飞都是用鱼线吊着,人直接提着鱼线飞的。专业拍摄之类的那时候都不懂,感觉就是这样拍效果好,怎样拍效果好就怎样拍。脚本段子有时候我们几个在一块商量着,想拍什么段子,有时候看电视剧(找灵感),还有很多都是来源平时接近生活的段子,小时玩一些古代打仗,我们哥俩用嘴叙述着。

【同期】(朱付军表弟 李同辉)平时拍摄镜头感,一开始也不懂,后来慢慢(上网)看、学、查,一步步慢慢做过来。

【解说】至于从何而来的泥塑手艺?朱付军说,他是从小跟着奶奶学泥塑,奶奶是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浚县杨己屯村长大的,捏泥咕咕很在行。

当地很多村民的“泥咕咕”等泥塑作品,仅在每年正月和八月庙会才能卖出一些。朱付军走红后,便着手帮村民卖泥塑,不仅希望他玩泥巴的视频给大家带来欢乐,也想让更多人欣赏到浚县的泥塑作品,了解“泥咕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期】(朱付军表弟 李同辉)我哥小时候都做这个,本身小时候都带着我玩,我也特别喜欢。农车赛跑 ,我们4个边拍边腾,拍了很多遍,现在想想还想笑。

(朱付军)让全中国更多人知道泥塑,更多人了解泥塑,了解我们当地浚县泥塑文化,把非遗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解说】未来,朱付军打算用各种 泥塑作品,拍一部“泥巴动画片”,完成儿时梦想。

记者 李超庆 河南浚县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