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关中客 2019-06-18

                                                   孙晓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以此学会回报爱,表达爱。

【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对成熟的爱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播放配乐图片,教师随音乐有感情朗读图片文字

问:图片上的场景你是否熟悉?(生答:熟悉)

教师:正是这熟悉的场景勾起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正是这样的爱让我们明白了父母的时间都去哪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即美国作家弗洛姆笔下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首先请同学们自主明确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这父母对父爱、母爱的理解程度,本节课我们将以调查的形式来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想法来填写,然后我们与作者的观点相比对,看看我们到底从理性的高度上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以导学案为依据)

(二)、理解爱---整体感知

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第一道调查问题。

问题1

作者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爱是一种能力”。请问你是从什么阶段有爱的这种能力的

(注:请依据做出判断,并能明确表述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

我看同学们选哪个阶段的都有,那么哪个阶段才是和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查找课本的1—3段,明确作者对于人的成长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并且配合各自导学组内合作最终确定答案。

明确: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时期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问题2

过渡:既然我们有了爱的意识和能力了,自然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了,那么请同学们例举你自己的或者你知道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具体细节,说明父亲、母亲对孩子的爱。

在学生表达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给出以下两个故事示例:

故事一: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总结:这就是母亲。只要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就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是一个高贵的公主,还是一个杀人犯;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 ,母亲都会无条件的爱你。 

故事二:贝多芬几乎是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贝多芬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贝多芬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接受严苛的音乐训练。贝多芬除了练钢琴之外,还要练小提琴、中提琴,贝多芬喜欢随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大骂他一顿,说:“你还没到达随心所欲的程度,现在好好给我一个音一个音照谱演奏!”父亲的教育严格,甚至常有时候是不合理的,但他还是为儿子神速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骄傲,而且非常肯定将来他的儿子一定是个伟大的音乐家。

总结:这就是父亲,正如泰戈尔说:“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的交织在我的生命里。”父亲之爱,也许就体现在他的严厉、刚强和不动声色中。故高尔基说得好: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人生。 

过渡:那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我们看到故事中的父母,会发现父爱母爱其实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不同的,那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4—7段,看看作者从理性角度是如何理解父爱母爱的不同的。

明确: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本质上: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总结: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的爱却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学会生存、生活。要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如纪律、秩序、法律等;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故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过渡:我们此刻已经对父母之爱有了本质上的理解了,那是不是代表我们就可以说自己在爱的理解上是个成熟的人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文本的8—10段,先找出作者对成熟的人的评价标准。

问题3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标准?在对爱的理解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吗?

提示:如果只有母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只依赖于别人,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会爱别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喜欢暴力、走极端等。也不会爱别人。     明确:成熟的人应具有的特点: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可以说咱们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似乎都比昨天长大了好多。那作者是如何给成熟的人定义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最后三段,找出作者关于成熟的标准。

明确:成熟的标准: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③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其实在老师看来,一个成熟的人更应该会回报爱,表达爱。

 (三)回报爱,表达爱----情感升华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那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如何实际去做,请同学说出自己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例如:在学校认真学习,并照顾好自己

放学早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回家后帮爸妈干点家务活

不对父母发脾气,好好与父母沟通

当父母过生日时,送上我们真心的礼物

勇敢的告诉他们:我爱你们!

(2)现在,我们长大了,逐渐拥有了表达爱、创造爱的能力,那么,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饱蘸感情的墨,写下你们对父母的爱。 

                  

致母亲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致父亲

都说风   能把石头吹裂   都说雨   能将钢铁锈蚀

都说岁月   能把你的脊梁压弯

惟有你的意志   百折不挠  千磨不变

挑起全家老小   一生的重量

(四)感悟爱: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总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从此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事情再发生。

(五)课后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父母之爱,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希望?

假如你是父母,你又准备怎样履行父母的职责?

附:板书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