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奸临死之前一道奏折,解开康熙真面目,学者:真是罕见的暴君!

 百家杂评 2021-02-23

一直以来,在不少清史专家眼里,康熙就是仁爱的千古一帝,他是中国的骄傲。个别极端的专家,甚至把康熙评价为史无前例的千古一帝,溢美之辞汗牛充栋。康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个大汉奸在临死之前,上书的一道奏折,解开了康熙的真面目。

这个大汉奸叫李率泰,他是李永芳的次子。李永芳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1618年将抚顺献给了努尔哈赤,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努尔哈赤侵明战争中,李永芳几乎每战必随,而且李永芳还娶了努尔哈赤孙女为妻,深得后金信任,后来李率泰也深得清廷信任。

总而言之,李永芳一家是铁杆大汉奸,李率泰也死心塌地的为清廷卖命,战功赫赫,成为满洲的“自家人”,自然应该不会同情汉人死活。然而,李率泰这样一个铁杆汉奸,却在1666年的临死之前,给康熙上书了一道奏折,指出了清廷施政残暴。

海贼远窜台湾,奉旨撤兵,与民休息……数年以来,令沿海居民迁移内陆,失其故业。宜略宽界限,俾获耕渔,庶甦残喘……臣先在粤,民尚有资生,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

这里的海贼,其实就是台湾郑氏势力。李率泰指出,如今郑氏逃到台湾,奉旨撤兵,与民休息,但数年以来,朝廷让沿海百姓内迁,导致大量百姓失业,如今是不是该放宽“界限”,让百姓能够活命。广东百姓没有内迁之前还能生活,但如今却因内迁,而“十不存八九”。

从史书记载来看,李率泰的这一道奏章,讲述的是清朝“沿海迁界”。1662年康熙年间,清政府为让台湾得不到大陆的物资,“勒期仅三日”,三天之内要求从山东到广东,沿海30里范围内的百姓全部内迁(上图,康熙元年沿海迁界范围)。至于如何内迁,史书记载的很残酷:

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可以想象,别说古代社会了,即便现代社会,想在3天之内,让沿海30里范围的百姓全部内迁,会造成多大的动荡!最终,无论贫富之民,“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陆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康熙王朝》电视剧里,姚启圣泣血跪请百姓内迁,说前方准备好了安置措施等等,但实际史无记载,电视剧只是美化而已,实际内迁死伤惨重,就如李率泰所言仅广东就“十不存八九”。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极度残忍的政策,从山东到广东,究竟死了多少,无法计算。

按照一些清史专家对康熙形象的描述,面对李率泰“宜略宽界限,俾获耕渔,庶甦残喘”的建议,康熙不说欣然采纳,至少考虑稍微放宽一下,或救助一下这些百姓。然而,面对李率泰的“指责”,史书上没有记载康熙的反应,但却留下康熙对沿海迁界一句冷酷的评价:

沿海迁界,大陆痛则痛一隅,台湾痛则痛全身

从战略上说,这种两败俱伤的打法,不能说有什么错,但关键在于:古今中外,有哪个明君会采用这么愚蠢而残忍的战略,把自己治下的百姓如此不当一回事?

而且,从沿海迁界举措上看,康熙后来还给予加强,比如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制造沿海超级无人区,涉及百姓至少几百万。在此期间,如果康熙觉得“迁界”不够远,还可以随时下令迁的更远一点,总之对海洋有病态的恐惧。显然,康熙的政策已经回答了李率泰的奏折。

沿海迁界政策一共持续了20多年,如果说开头几年,的确和康熙关系不大,因为当时他还没有亲政,但随后时间里,沿海迁界实际还有一系列强化措施,康熙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了。推行沿海迁界,无视数百万百姓生死的康熙,不是罕见的暴君是什么?

因此,著名清史专家姚念慈评价:“康熙平日宣扬满汉无异、君臣一体,实际这是虚伪的、苍白的。他的某些作为,应该用暴君来形容”。

其实,沿海迁界还摧毁了明末沿海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破坏容易,建设困难,沿海迁界之后,东南沿海想要恢复到明末经济水平,又何其难也!沿海迁界,让清廷击败了台湾,但付出的代价和收益,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