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时为何满臣自称奴才,而汉臣自称臣?乾隆:汉族没资格称奴才

 我的空中书架 2019-06-18

相信大家在观看清宫剧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面对皇帝时,满汉大臣称呼自己的方式不同:汉族大臣自称臣,满族大臣自称奴才。“奴才”和“臣”这两个称呼,谁尊谁卑,一眼就能看出。但在清朝却恰恰相反,“奴才”要比“臣”高贵的多。

有人就说了,奴才明显是负面之词,有讽刺的意味,为何满族大臣自称奴才呢?进一步分析,清朝规定满族大臣自称“奴才”必须四品以上,四品之下必须称“臣”。在现存的清朝文献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大臣字给皇帝的奏折中,因错用了“奴才”和“臣”,结果遭到皇帝的责骂。

雍正是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在他的朱批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着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奏折。杨宗仁在奏折里自称“奴才”,雍正看后立即给予的指正,他用朱批划去“奴才”二字,在旁边写了一个“臣”,还批示“称臣得体”。

对于“奴才”和“臣”的区别,鲁迅曾在杂物《隔膜》中有着一针见血地解释:“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满清入关之前,属于“化外蛮夷”,对儒家礼教认识有限。在满族权贵阶层看来,奴才是自家人,可以在家中随意走动,这要比臣子更为可靠。所以,满清入关后,“奴才”在皇帝的心目中,就比“臣”高一等了。

乾隆之前,汉臣偶尔称奴才是邀宠之举,遇到皇帝心情不错时也就过去了,比如雍正朱批修改。但到了乾隆中后期,“奴才”和“臣”是严禁乱用的。如果汉臣自称“奴才”,这是满族大臣万万不可接受的,属于自抬身价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时,纪晓岚自称“臣”,而和珅则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自称“奴才”。乾隆三十八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两人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当时天保名字在前,于是一起称“奴才天保、马人龙。”

乾隆看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抬高自己。为了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情况,乾隆作出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溥仪登基后,清廷施行所谓的新政,宣布“满汉一体臣”,但很快清朝灭亡,君将不君,臣自然也不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