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项肿瘤标志物生物芯片检测系统临床应用介绍

 fgh315 2019-06-18

1

进行肿瘤相关检测的必要性

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在我国,每分钟有6人因癌症去世。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成为中国人患病最多的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

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等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在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对其进行干预,患者存活率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90%以上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2

临床肿瘤早期诊断方法

肿瘤的早期诊断,主要的方法有生物物理学、组织细胞学及免疫学三大类,主要包括X光、B超、CT、磁共振、红外扫描、细胞病理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在这一系列方法中,X光、B超、CT等诊断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已能够发现直径大于2 mm的肿瘤,对早期检出肿瘤和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肿瘤的“残余”因为其体积太小或位于体内特殊位置而难以被发现,这些“漏网之鱼”在暗处悄悄长大,最终夺去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3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意义

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恶性肿瘤中,也存在良性肿瘤、甚至正常组织中。同时,一种肿瘤往往会产生多种肿瘤标志物,而同一肿瘤标志物也会在多种肿瘤中存在。

有数据表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肿瘤诊断的正确率,更有临床价值。为提高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和确定肿瘤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指标,本系统将目前临床上灵敏度高、特异性互补、最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进行联合检测。相比较单指标检测,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误诊更少,适用人群更广。

4

多肿瘤标志物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原理

人体中一种肿瘤往往会产生多种标志物抗原,因此使用单种标志物检测肿瘤的方法,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低的局限。

多肿瘤标志物生物芯片检测系统运用生物芯片技术的高通量特点,将多个特异性能互补的肿瘤标志物组合集成于一张芯片,结合化学发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特点,对常见十余种肿瘤进行联合检测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肿瘤检出率。

本系统检测结果可提示肿瘤是否发生,或提示肿瘤发生的部位或种类。适用于临床对肿瘤的快速准确判断,肿瘤患者术后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更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肿瘤筛查等。

5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方法

1、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结果正常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

2、动态持续升高的肿瘤标志物比单次升高的临床意义更大。

3、体检中若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应该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CT、B超、MR等),必要时应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6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优势

○早期发现肿瘤微小病灶的唯一途径;

○2 mL静脉血,采集便利,无创伤;

○ 检测结果快速、费用低。

7

应用提示

1、为什么有的恶性肿瘤病人检测不呈阳性?

答:已经经过了用药治疗;检查者在采血期间受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少数肿瘤患者不呈阳性表达。

2、被检者出现阳性指标的建议。

(1)无症状体检正常人群,一月以后复查。若初检2项以上指标阳性或1项指标超临界值30%以上,在排除有关影响后,应予高度重视并作其他相应检查。

(2)如果是高度怀疑的肿瘤病人,则是很有力的辅助诊断证明。

(3)如果是治疗后的肿瘤病人,应怀疑复发的可能,建议复检,并确定再次治疗方案。

3、高危人群为何有阳性指标?

(1)在无症状情况下,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

(2)极少部分人有些指标天生就高,所以并不排除个别高指标的正常人。

(3)一些炎症导致相应指标瞬时升高,建议跟踪随访。

4、为何一种肿瘤可能检测出多项指标呈阳性?

一项标志物无法完全表明肿瘤的存在,因为肿瘤抗原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决定簇,所以到达肿瘤细胞并与之结合的单抗量受到限制。该系统因使用多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使得与检测血清中抗原发生充分反应,从而使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

5、可能影响标志物检测因素。

肝肾功能异常、胆汁淤滞;微生物污染;标本抗原浓度过高;病人血清中存在异嗜性抗体;强烈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和连续细胞死亡,肿瘤供血障碍等;血清需澄清、透明、溶血、脂血黄疸血会影响检测结果;在一些创伤性检测后(如穿刺、胃镜)宜休息2-3天后检测。

8

12项肿瘤标志物意义及影响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