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小酌千年180 2019-06-18

看犯罪题材电影,真相往往并不重要。

这道理,是大王很多年前看完《杀人回忆》才明白的,没想到在《暴雪将至》身上又看到了。

说实话,看之前我对这片子很是期待,毕竟老段这个「东京影帝」还是热乎的。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但就像我标题说的那样,电影是不错,最大问题在于误导了观众。

不久前的《银翼杀手2049》,观众都以为是科幻大片,结果进了影院发现是「科幻文艺片」。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暴雪将至》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一开始以为是犯罪悬疑片,看到中途终于意识到它骨子里的文艺气息。

这就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那些想要再看一部《烈日灼心》的朋友,难免会有些失望。

暴雪将至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下文有轻微剧透,没看电影的小伙伴慎入!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国企倒闭、工人下岗,由此滋生出大量社会问题。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段奕宏饰演的余国伟,是一家钢铁厂的保卫科长,最近厂子附近发生了连环杀人案。

四位被害人均为年轻女性,死前遭到过侵犯,身上有多处刀伤。从犯罪手法来看,应该是同一人所为。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怎么样,这段剧情是不是很“杀人回忆”?你再往下看,就会品出不对。

身为保卫科长,余国伟平日里抓一些小偷小摸,那是手到擒来,工友们都喊他“余神探”。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好话听多了,听久了,就开始得意忘形。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于是他带着徒弟小刘,开始试着去调查这起连环杀人案。

他想着,等破了这个大案子,就能破格被调进公安局,像隔壁厂子的老马一样。

比起这个朝不保夕的保卫科长,人民警察显然才是真正的“铁饭碗”。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有了这层想法,余国伟更卖力了。

勘察犯罪现场,模拟犯罪过程,揣摩犯人心理......你别说,还真让他碰上了真凶。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这场雨中追逐的戏是本片的高潮,也是全片最大的转折点——

近在咫尺的凶手跑了,用余国伟自己的话说:

我甚至都能闻见他身上的腐臭。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小刘因为在追捕过程中误触高压电,从高处摔死了。而他自己,不久后也成为“下岗工人”中的一员。

至此,余国伟彻底陷入魔障,他必须要抓到凶手,不惜一切代价。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本来故事进行到这里,除了节奏有些拖沓之外,是没有太大硬伤的。

粗犷的影像风格、主角精湛的表演,乃至导演想刻画时代大潮流的野心,都是本片显而易见的优点。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然而江一燕饰演的燕子一角,让整个故事开始失控。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于电影于观众都是如此。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她来得突兀,走得蹊跷,她是余国伟内心执念的牺牲品。

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她所向往的爱情、理想,都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

不幸的是,她遇上了余国伟这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人。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虚荣、执拗、自以为是,普通人身上的该有的缺点,他一个不落。

坦白讲,对于“余国伟爱燕子”这件事我一直是存疑的。

这个人物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源于内心对“体制”的渴望,不然小刘和燕子也不至于死。

在我看来,他最后暴怒行凶与燕子的关系也不大,他「怒」的是自己的无能、世道的不公。

他总是妄想着追逐时代,最终却被时代所抛弃。

燕子那一句“我都醒了,你还在做梦”,或许才是压垮余国伟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其实这种人我们在生活中见得多了,永远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环境、命运等虚无的外因,直到找光了所有的借口,就开始歇斯底里。

总而言之,老余的悲剧是缺乏自知之明造成的,就像他这个姓一样。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多余的人,做了多余的事,才有了后面那些多余的悲剧。

片中其实有很多地方暗示了这场悲剧的必然性,我就说两个当时自己也没看懂的地方。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一是结尾处,余国伟回到老厂房,想起当年自己在上面被评为劳模。这时,厂里的老职工对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保卫科没效益,怎么可能评得上劳模呢?

初看时觉得莫名其妙,那场表彰大会只是余国伟的异想天开?但燕子明明在他包里找到了证书啊。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后来联想到老余反复强调自己当时就跟做梦一样,以及他之前得过一次表彰,还有会上的那场假雪...

难道那场振奋人心的劳模演讲,真是老余自己的臆想?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我是比较相信这个说法的,当然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不同,不必太过纠结。

二是他去灯光舞场跟舞女确认凶手长相的时候,舞女一言不发,盯着他笑了大概有半分钟。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起初我并不清楚这段“尬笑”到底意义何在,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

原来老余第一次找她询问线索,她说有个男人在角落看她,其实根本没有这么个人。

舞女没想到自己随口糊弄了一句,还真有人当真,所以才会一直笑。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也就是说,他梦寐以求的劳模演讲,他千辛万苦找到的侦破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这是何等的残忍?而那个时代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又有多少经历着和余国伟同样的悲剧?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时代变革的节点,难免会有像余国伟这样被命运左右的普通人。

我们如今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感叹电影中那些小人物的愚昧。

可谁又知道,现在身处时代漩涡之中我们,二十年后会不会成为另一群“上帝”眼中的笑柄?

电影不错,但别叫它中国版「杀人回忆」。

这种平凡之人在特定年代背景下的不确定性,或许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如果说影片最后出现的那场真实的「暴雪」,是上天对余国伟迟来的慰藉。

那么我们生命中的那场「暴雪」,又会在何时降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