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人被压抑久了,真的会变态

 颐源书屋 2020-05-31
原来人被压抑久了,真的会变态

文 /  艾飞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微信ID: cstkkj




最近总是会不自觉地哼起万能青年旅店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在我看来,每到一个大时代,都会狠狠的抛下一大批人,而被抛下的人大都是后知后觉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当然,这首歌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把那些因时代的变化,被遗忘被抛弃的工人们的感受唱给了我们听。

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感受,他们这些人的感受是愤怒和失落。

我们听歌也好,回顾上一代也罢,终归,是为了能好好活在当下。

这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让我想起一部异曲同工的电影,就是董越导演的那部《暴雪将至》。

电影中油然而生歌中唱出的那种味道: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暴雪将至》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的中国某小城。

段奕宏饰演的余国伟是一个炼钢厂保卫科的干事,虽然嘴硬,但一直梦想着能当上警察,进入体制内。

所以,只要他听说哪发生命案,他就赶过去帮忙。

当然,这只是余国伟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看到片中年轻的警察总是讽刺的叫他“余神探”,而且提醒他:

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一天,这个小城发生了连环强奸女人的凶杀案,人心惶惶。偏偏雨下个不停,作案的痕迹也被雨水冲刷掉,警察迟迟破不了案。

余国伟觉得这是个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就带着保卫科的徒弟,又是到现场找证据,又是重演凶杀过程,不停的追查着凶手。

在余国伟看来,只要他抓住凶手,就可以在厂里扬眉吐气;只要抓住凶手,他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当上警察。

这几乎成了余国伟的执念。

可是,执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它可以让人在不知道内心到底想要什么的情况下,不顾一切,横冲直撞。

有一次,余国伟差点就抓到了凶手,可就在追下马路时,凶手没了身影。因此,他不惜铤而走险,用心爱的姑娘,引诱凶手......

几年前,《暴雪将至》刚上映时,被宣传方吹成是中国版的《杀人回忆》。

别听他们鬼扯。

这片与《杀人回忆》有本质的区别,《杀人回忆》重点在于犯罪的过程,观众跟着紧张,一路猜测。

而《暴雪将至》从头到尾,着力点都是余国伟这个人,呈现的是他的喜怒哀乐,观众看到的,是在大时代下他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的命运。

余国伟,就是这片土地,那年月里普通工人的缩影。

这些生活在97年钢厂的工人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他们只知道,97年暴雪将至,大雨下个不停,城市被雨水笼罩,哪哪都是朦胧一片。

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差,时代变迁的铁锁套住了一个又一个。

只不过,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毫无知觉的,依然是每天准时上下班,下班就去喝酒,去灯光球场跳交际舞,生活在过去几十年的经验里。

直到,突然某一天,自己无缘无故被下岗了,才发现铁链把自己套的太紧,压抑又无奈。

人一压抑久了,就会生出鬼鬼祟祟的东西,一点点的变态。

所以我们看到,电影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一天到晚在街上闲逛,盯着女人看。

所以我们看到,常年没有收入的中年人拿起菜刀,杀了整日吵架的妻子。

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寻欢的嫖客,泄火不满足,还动手打小姐......

同样感到恐慌的,还有余国伟,一直以来,他最引以为豪的事就是走上厂里的舞台,从领导手中拿下“劳动模范”的奖杯。

那会的他,意气风发,感觉自己放个屁,都能气吞山河。

可是,转眼之间,厂里的大门就对他关上了,毕竟,保卫科这种部门又不值钱。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坚信,体制内就是铁饭碗。下岗后的余国伟把心思都放在了凶杀案中,他觉得那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日复一日的守着凶手可能出现的地方,一直等着......

就我的观感而言,《暴雪将至》这部电影,前半段都很精彩,问题出在江一燕饰演的燕子出现后。

燕子就是余国伟那心爱的姑娘,这个角色刻画的太矫情,甚至这份矫情会给观众一种“这故事的悲剧都是她造成”的错觉。

电影里,燕子发现余国伟利用她引诱凶手后,十分痛苦,可事实上,余国伟一直就在对面守着,两个人如果好好谈谈,其实不至于那么拧巴。

但电影中,燕子的设置呢,直接就在余国伟面前跳轨自杀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余国伟的悲剧,让他悲愤万分,拿起电棍,不分青红皂白,一棍棍狠狠的砸死了一个他自以为是连环凶手的无辜群众......

这段处理的过于简单粗暴了,原本的格调一下子就下去了。

直到2008年,余国伟出狱,导演再用大段的回忆把味道一点点补上来。

当年,余国伟杀错了人,如今凶手其实早死了,这里导演设置了一个巧合,具体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出狱那天的对话很有意思。

警察:叫什么名字?

他:余国伟。

警察:怎么写?

他: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

警察:哪个余?

他:多余的余......

在我看来,《暴雪将至》从犯罪片的角度没啥看点,但是就从余国伟身上,反映那个变迁恐慌的时代,倒是很有滋味。

在监狱里待了十年,余国伟才想明白,自己不过是这个伟大国家多余的人......

一直以来,余国伟一心想进体制内,他要做破案的英雄,让大家瞧瞧他“余神探”可不是浪得虚名。

可事实上,我们都以为时势造英雄,但从比例上看,时势造的最多的是狗熊。

余国伟最后一棍棍打下去的眼神,分明变态成禽兽。

在电影《暴雪将至》里,下了两场“雪”。

第一场是当年他获得“劳动模范”时,那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那天,厂里的机器坏了,发言那会,头顶洒下大片棉花,看起来就像雪花。

但那不是真的,大梦一场。

第二场是出狱后,知晓了当年的真相后,他坐上了离开小城的汽车。

这次是真的雪,沉冤昭雪的雪,可他已失去了一切。

电影里,跟余国伟关系好的老警察一直有几个疑问:雨水这么多,今年冬天怎么了?案子这么多,这个社会怎么了?

1997年,这个社会怎么了?

1997年,人们到底想要什么?

犯罪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放大镜,清晰的放大了那个时代里,人们的恐慌。

我想,《暴雪将至》想让我们看的,就是在余国伟身上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我们自己的时代,给自己也找找答案。

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一首很喜欢的歌,既然文章开始是一首歌,那最后也用一首歌结尾,歌曲叫《不多》。

《不多》是一首送给孩子的歌,但适合唱给每一个压抑的时代:

多多你不要哭,长大你就会清楚,这个世界没有人对你真的在乎。你是你我是我,各有各的想法,必然有那么一天,你就突然离开我,你走吧,你笑吧,你找寻你自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