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美的精神 — 张继华的山水画 | 杨大伟

 涤砚堂 2019-06-19

李圪塔写生1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内美的精神—张继华的山水画  ▏杨大伟 

当今山水画坛“以技当道”及“图式化”的摹写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精神层面的语言锤炼几乎成为绘画的另类。很多时候绘画已消解为技术层面的图式游戏,甚或是拼图式的娱乐。精神的消解正使绘画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生存手段。张继华苦行探道式的执著,为我们找回了对绘画的信念。他常反省自己之不足,每有所得,挥毫运笔,自觉气足神畅。不拘一木一石之形而助山川之浑然气象生于腕底笔端。

继华的山水作品中,用墨在古雅的格调中赋予时代感。他喜欢层层皴染,不同墨色互破,深沉又不僵硬,墨色层次丰富,黑中有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色与色相互融合,色与墨又相互交融,营造出一个远观视觉统一,近观丰富多彩的视觉审美空间。张继华的的山水是素雅的,常以淡墨疏笔勾石披皴。品他的画如一杯清茶,初始清香,再品能回味。他的用笔清爽清骨,笔含骨力入纸不浮。他做人干净画也干净,他的做人意味着画面中依然保持自已淳朴的底线。画中无法不是自己性格里的东西。古人说师造化不若师吾心,他懂得闭目向内去反求。通过写生他不断把握笔墨与自然景观及审美心理取向的融合,使得笔墨表达获得一种不含糊的语言,而不是仅仅强调笔墨本身的情调。他的山水画往往由浓而淡,由简而繁,用非规范化及苍朴而精妙的节奏感表达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诉求,虚实相间的画面,既有非真实的物理空间,又不失传统美学的骨力,画面程式话语不再趋于凝固的符号,而是得到现实印证充满生机的跳动。他更多地将绘画传统看作是一种精神,且在实践中背负这一精神前行。继华在不断突破僵化的概念,使自身绘画不断生发出一种新的可能。所谓古人讲雅兴而然后知。画面清逸之气,一任生发,不见犹疑;继华描绘的山水、树影之安然,或凭崖寄高,或风雨同在,或悟道净庭……但是也常常流露出他自身对田园自然逸趣的向往,这应该是大家自幼就有的心态与情感;与其说对自然情趣的亲近需求是心理与生理的,不如说这是画家试图寻回文化意义上的归属感,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对归隐境界的情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之情依然存在于中国文人画家的理想世界。

继华内心深处仰慕倪云林的仙逸;心仪渐江和尚的冷峻;喟叹沈周的静怡;感怀石涛的升华。当这些大师的笔韵与他的心志相合时,山水的挺拔和温婉便交织出诗意的清明,自然的山水随之演化成他胸中的峻逸、明静。张继华山水画的精神旨趣,不是缥缈放逸,不是空灵率意,而是在苍翠群山的背后,看到一个沉静的内心世界和一种深厚的生命意识。苍松掩映,疏竹摇风,或黑白,或淡赭、浅绿、土黄薄敷于坡根石壁之上,或蓝天碧水映衬,观之畅神。继华的山水告诉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当先的文化思考;求其博,又能化为个性化语言,求其新。他的山水挂在素壁,让人感受到更为突出的“内美”精神,一种被过滤了的现实,不感复杂,不生倦意,如在大自然里让你静心、释然…… 

杨大伟(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美术馆馆长)


李圪塔写生2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3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4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

·

'

在我们这个注重追源溯流的国度,对任何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传统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吸收这取之不尽的营养资源为己所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到底为何物?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人们对此见智见仁,各持己见。以往的情况大致有三:其一,传统是资源丰富的湖泊,它蕴涵¬着无尽的营养成分,随意取一块,便可享用终生;其二,传统是污浊沉积的湖泊,它虽然博大幽深而蕴涵丰富,但沉淀多年的污浊之物也充斥其中,与其紧随旁边不如另寻清泉;其三,传统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既不能离开它,同时也不能因怕失去它而沉醉其中,从而迷失终生。在此,笔者就自己多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思考,对传统的名实、定位和如何继承等问题作重新的认识和梳理。

李圪塔写生5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6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传统应该是什么样的传统?假设传统是个湖泊,要看它是什么样的湖。是清泉不断注入、污浊不断排除的活湖?还是四周封闭,不能容纳百川、吸新吐陈一团死沉污浊的死水 ?假如是后者,这个湖越大,那么它就越如病毒发源地,危害越大。方骏先生把传统的继承比作传火于薪,前辈传给我们的思想、学术、技能只是点燃后辈创造的火种,后辈只有不断的向火中续薪,加进自己的创造,才能使火种得以传承并使其熊熊燃烧。也就是说,传统它本身是一个活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改变,人们主观上会给它注入新的内容,当然也会扬弃一些东西,这既是人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李圪塔写生7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8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我们需要什么传统?面对同样的传统,当代很多画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传统是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即民族的文化精神;有人认为传统是民族遗留的文化形象和表现形式;也有人认为传统是笔墨语言,甚至是某一名家的语言。观点纷杂,莫衷一是。对传统的吸收方面,我们应该从自身的需要从传统的湖泊里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就像人缺碘元素就吃点海产品,缺锌就吃含锌较高的食物。总之,在对传统的吸收时,应该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机制的需要来选择需要元素,要时刻开动自己营养判断机制,选择传统的有利因素,而不能依赖别人的经验¬。每个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便会走和别人不同的路、过不同的桥。所以要根据自我的需要,让传统为我所用。好比我们去一处地方,在去的途中,如果有现成的桥梁和道路,当然更好。如果没有,我们可以重建,但不能为了走现成的桥,而背道而驰,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传统应该是为我们服务的传统,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我们不能被其沉醉而迷失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李圪塔写生9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10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我们怎样去吸收传统?在这方面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心处其中而身置其外的吸收传统。李可染先生提出对传统要“以最大力气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对此提法笔者有所疑虑,最起码“以最大力气打进去”在李先生的身上并没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李先生的传统功夫,且不提其他历史大家,即便和同时代的陆俨少相比,也是相形见绌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李可染成为那一时代的大家,毋庸置疑,其绘画历史地位不在陆俨少之下。这也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置身其中和置心其中的差别。就如人和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时刻离不开水。但我们喝水时是置身其中,跳到湖泊里喝呢?还是站在一旁,拿个器具舀着喝呢?如果真是跳到水里,等喝饱了,估计人也淹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说在和传统打交道时要保持距离。

只有坚持自我存在的第一位性,才能清醒的辨识世界万物的特质,才能从纷杂的传统中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材质,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绘画体系。

李圪塔写生11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李圪塔写生12 35cm×50cm纸本水墨 ║ 2017年

艺术简历 / Art resume

张 继 华

山东临清人,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方骏先生,获硕士学位,任教于济宁学院美术系、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参加展事

2017年

“原道”风雅嘉简当代艺术文献展(山东嘉简美术馆)

“学院新方阵十年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青年汇”全国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北京泰文楼美术馆)

“问禅金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镇江金山寺)

2016年

参加“写意”当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潍坊会展中心)

 “游春”2016南京中国画展(南京微园美术馆)

“水墨中坚”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全国政协礼堂)

2015年

“鲁宁汇”在宁齐鲁籍书画家邀请展(南京同曦艺术馆)

“西湖消夏”当代中国画名家扇面展(杭州西湖画会)

“北方水墨”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大连美术馆)

“游春”2015年南京中国画展(南京微园美术馆)

2014年

“纵横五千里”中国山水画邀请展(上海王狮美术馆)

2014美术报艺术节意笔“2014中国水墨精英70后提名展”

“首届山东(国际)双年展”(山东省美术馆)

“造化 心源”2014青年国画家提名展(炎黄艺术馆)

“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成果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玉兰汇”炎黄艺术馆春季水墨展(炎黄艺术馆)

2013年

2013美术报艺术节“当代水墨艺术家提名展”(浙江博物馆)  

“水墨现状·当代中青年画家联展”(潍坊会展中心)

2012年

“大道同行”卢禹舜师生展”(国家画院美术馆)

“八荒通神”哈尔滨首届中国画双年展(哈尔滨禹舜美术馆)

“传神造境”方骏师生展(南京诸子艺术馆)

“林泉雅风·当代中青年画家联展”(潍坊会展中心)

2010年

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会展中心)

时间的流逝和凝固—我看钟丹群的画 | 曾立国

艺术随笔 | 杨锋

南枝诗草 | 汤士澜

不事雕琢的质朴 | 李芸

七零后水墨 | 刘派

逍遥游 | 王斌

七零后水墨

关注优秀青年艺术家10 年

丨  聯 絡 我 們  

致電或微信留言(请加微信号 datouyu1209)

Tel:13146786626

E-mail:yishubuluo@126.com

Add:北京市海澱區車公莊西街33號院8號樓236室

圖書出版  裝幀設計  展覽策劃

      长艺文化传媒

      微信:qi ling hou shui m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