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样东西 温度越高,它越多 猜猜是什么? …… 汗 很多人认为,夏天流汗多意味着身体在排毒,有益健康,这是真的吗?其实,在医学上,从汗里是能看出疾病征兆的。 如果流的是以下这几种汗,那不是排毒,而是预示着身体患有某些大病,要引起警惕了~↓ 动少汗多? 可能是“气虚” 在白天运动量少,或环境温度不高的情况下,稍微活动就出一身汗,这就是“自汗”。 “自汗”是中医病名,指人在清醒的情况下,未受热、未劳作、未运动而汗出不止。中医认为“自汗”的起因以阴阳失调、身体“虚”为主,气虚、血虚、阳虚的人都可出现。所以“自汗”的人常伴有易疲劳、没力气、气短、畏寒等“虚”的症状。 很多“自汗”的人平时也容易困倦~↑ 调理办法 针对“虚”证的自汗,平时需保证睡眠充足,可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如大枣、芡实等,也可用党参、黄芪搭配肉类炖汤吃,以补益机体,缓解体虚。 “自汗”的身体宛如放着不动也会自己融化的雪糕~↑ 午夜多汗? 可能是“肝火旺” 有的人在晚上睡着后开始不自觉地出汗,醒来后就不出了,但会感觉身体烦热,这就是“盗汗”。 “盗汗”是个中医病名。“盗”有偷盗的意思,即形容每当人入睡时,汗液就像盗贼似的偷偷泄出来。盗汗严重的人,醒来后会全身大汗淋漓,连枕头、被子都会湿透。 中医认为,“盗汗”可能是肾阴虚而肝火旺,“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或是心血不足等不同原因导致。 调理办法 平时要先保证睡眠充足,可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大枣、芡实、银耳、糯米等,用于煮粥或炖汤均可。 半身出汗? 或是身体经络不通 有的人出汗并不是全身都出,而是只有身体左侧或右侧出汗,或只有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这在中医里叫做“偏汗”。 中医认为偏汗的原因多是人的“气血”循环有问题、经络不太通畅,常见于风湿、糖尿病以及偏瘫患者。 要警惕的是,如果除了出现偏汗,还有伴有说话吐字不清,肢体活动失调等症状,可能是中风发作的信号。 调理办法 可遵医嘱综合运用丹参、肉桂、川芎、白术等疏通经络的中药调理,配合按摩治疗也会有不错的改善。 常冒冷汗? 可能已“肾虚” 大家都知道,人受到惊吓时会冒冷汗,这是因为压力让人的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所致。 在中医里,常冒冷汗的人也多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舌苔颜色淡白等“寒症”的表现,原因多为肾虚。 调理办法 若属于肾阳虚的“冒冷汗”,可多吃韭菜、枸杞、羊肉等温补的食材。 而且,夏季睡觉时不可在室外露宿,也不要让电扇或空调直吹,以免伤及阳气。 私处多汗? 可能是内脏功能失调 头上汗多,及时擦干就好,但私处汗多,就比较尴尬了。 在中医里,外生殖器及周围部位出汗多,且汗味臊臭的症状,称为“阴汗”。 患有“阴汗”的男性,可伴有阴囊潮湿、私处瘙痒、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中医认为病因多是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因素,让脾胃功能受损、肝胆运行失调、肾阳气虚弱、体内有湿热所致。 调理办法 日常饮食要清淡,平时多吃可“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冬瓜,少吃生冷、辛辣、鱼腥等易损伤脾胃的食物。 清爽的“蛋蛋”才是健康的“蛋蛋”喔~↑ 汗呈黄色? 可能是肝胆有问题 若是因为身体自身的汗腺分泌旺盛,出完汗没有及时换洗衣物,或是吃多了胡萝卜、橘子、橙子等含天然橙黄色色素食物,都会流出黄色的汗液。在无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这是无碍健康的。 但是,除了常流黄汗,还伴有倦怠乏力、皮肤瘙痒、腹部疼痛、巩膜发黄、尿黄等症状,可能是湿热藏于体内,让肝胆功能出现了问题。 嗯,就像柠檬汁这么黄~↑ 调理办法 调理“黄汗”问题可遵医嘱服用一些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常用药材有“茵陈蒿、栀子”等,当然,具体组方需医生面诊后开出喔。 就像脸色、舌苔一样 “汗”也能帮助我们把握健康状况 小薇教的辨别方法你学会了吗? 赶紧帮自己和家人对照下吧 觉得小薇今天说的对你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