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0-06-18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最近由于天气原因,很多的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出汗是怎么回事?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聊的话题就是出汗。

汗是由于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肺)达于体表而成。故《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正常汗出有滋润皮肤、调和营卫、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作用。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在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等情况下汗出,属于生理现象。

若不该汗出时而汗出,该汗出时而无汗,或仅身体的某一局部出汗,均属于病理现象。了解病人汗出的异常情况,对于判断病邪的性质、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和玄府的通塞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不同的出汗代表什么样的情况呢?

1.自汗: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谓之自汗。多是由于阳虚证和气虚证。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因阳气亏虚,卫外不固,肌表失于固密所致。

2.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是由于阴虚证。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时卫阳由表入里,加重内热,迫津外泄,且卫阳入里,肌表失于固密,故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肌表又得以固密,因而汗止。

3.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谓之战汗。因邪盛正衰,邪伏不去,一旦正气来复,正邪剧烈斗争所致。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多见于伤寒和温病正邪剧争阶段,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若战汗之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复,疾病向愈;若战汗之后,汗出而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

4.绝汗:即亡阳、亡阴之汗。亡阳与亡阴系危重证候,故其汗出,谓之绝汗,又称为脱汗。

亡阳之汗,冷汗淋漓,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浮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分析:系阳的功能衰竭,玄府失司而弛张,津液外泄所致。

亡阴之汗,汗热而黏,兼面色潮红,手足温,肌肤热,脉细数疾,按之无力。

分析:系阴的功能衰竭,无以制阳,阳热迫津外泄所致。

5.冷汗:所出之汗有凉的感觉,谓之冷汗。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多因阳虚、惊吓或剧烈疼痛所致。另外,亡阳之汗亦属于冷汗。

6.热汗:所出之汗有热的感觉,谓之热汗。

分析:多因里热郁蒸所致。另外,亡阴之汗亦属于热汗。

7.黄汗: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谓之黄汗。多因风湿热交蒸所致。

(二)局部汗出

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谓之局部汗出。临床常见的局部汗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头汗: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谓之头汗,又称之为但头汗出。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头汗出主要由上焦(心肺)郁热、中焦(肝胆脾胃)湿热和虚阳上越所致。

头汗出兼有面赤烦渴,舌尖红,脉数者,由上焦郁热,循经上炎所致。

头汗出兼有头身困重,身热脘闷,苔黄腻者,多因中焦湿热郁蒸所致。

危重病人头汗出兼有面色苍白,胸高气喘,肢冷,脉数疾无力或脉微者,系久病精气衰竭,虚阳上

越,津随阳泄所致。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另外,饮酒、进食辛辣热汤,使阳气亢旺,热蒸于头,亦可出现头汗,属生理现象,不可以疾病论之。

2.半身汗:病人仅一侧身体出汗,谓之半身汗。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多系病变的部位或病变的反映所在。

分析:半身汗多因风痰、痰瘀、瘀血、风寒等邪阻滞身体一侧经络,气血不能周流所致。常见于中风、截瘫和痿病病人。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3.手足心汗:手足心汗出,谓之手足心汗。正常人手足心微汗出,为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现象。

分析:多由于阳明燥热内结,热迫津泄;阴经郁热外蒸,津液外泄;湿热性质的疫毒郁蒸,津液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所手足心汗出量多,亦有因先天禀赋所致者,多与遗传有关。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4.心胸汗:心胸部汗出或汗出过多,谓之心胸汗,多见于虚证。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分析:若兼心悸心烦,腰酸失眠,五心烦热,遗精梦交者,心肾不交;兼心悸失眠,萎黄眩晕,腹胀便溏者,为心脾两虚;兼心悸心烦易怒,多食消瘦,手颤,五心烦热,颈前结喉处起块,随吞咽上下移动者,为阴虚肝郁火盛(甲状腺功能亢进)。

5.阴汗: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谓之阴汗。

分析:多因肝经湿热下注或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临床感受:

关于自汗与盗汗各种教材所述,泾滑分明,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实则非然。

盖阳虚,肌表不固,因而自汗:入睡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之阳更虚,肌表更加不固,故亦可致盗汗。所以出汗到底是阳虚还是阴虚或气虚,应全面分析病情,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带您从中医视角来聊出汗,不同的出汗情况,反应了不同的身体状态

以上就是关于汗证的分析,您有新的建议推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更多医学科普知识,每日持续更新中,喜欢记得关注吆!

本文参与#科学V头条##健康养生##中医养生##健康##涨粉黑马训练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