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永城古文化遗存——王油坊遗址

 卧龙中学 2019-06-19

王油坊古文化遗址,位于永城市酂城镇王油村东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一旧黄河淤泛之土丘。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

经中社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人类的祖先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画像石

1976~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三次对永城市境内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锢堆遗址、书案店遗址、赵庄遗址,商丘市境内的谷子坑遗址、半塔村遗址和宁陵县境内的丁锢堆遗址等进行调查和重点发掘。发现有大量的彩陶文化、龙山文化或商文化遗址。

在发掘王油坊文化遗址中,有一座房址的东西向墙体内埋入儿童尸体3具,头朝东与墙体的方向一致;另一座房址门朝南开,房屋东北部的房基下埋有3具成年人的骨架,额部全被砍去,头北脚南排列,南墙近西南角还埋有儿童尸体一具,头朝东方。考古中类似在建房中用兽类(猪、狗)、蚌壳、幼童或成人奠基的发现,并不少见。这说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建房过程中,除利用太阳选择方位外,还用牺牲的方法以求住宅平安,以此正其位、奠其居、安其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古老的风水观念的体现。

王油坊,这一片地方原来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土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人在这个土丘上发现黑土,大家认为这些黑土是积肥的好材料,于是,人们开始挖取土丘进行积肥。生产队垫塘积肥都拉这个土。有时候私人盖个房,垛个墙头,不用砖的,也拉这个土。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们拉走的黑土其实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化价值极高的灰坑填土。挖出来有以前的破刀、破剑、瓦罐啥东西的都扔了,谁也没留它。

这片遗址靠近王油坊村,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这里就被命名为王油坊遗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王油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当时出土的主要器物有平底盆、甗和鬲,就是煮饭用的炊具。它当时用的有兰纹、方格纹、绳纹,口沿了、底足,都有它的特色。现在,在王油坊遗址出土的一部分文物被保存在商丘博物馆,这些文物和其他龙山文化类型的文物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考古证明,在四千多年前,原始部落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相互交流自己的文明,人们已经开始向文明社会的门槛迈进。一个是它本地的特色,另外又和山东龙山文化有某些相似之处,看来古代人有相互交流融合的目的,所以定为河南龙山文化。在王油坊遗址,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11座古代房基。当时发掘的房基是一个方形连体房基,并且使用了土坯砌墙,这在当时同时期的文化类型中也是很少见的,也是比较先进的。

四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沿着河流不停的向食物更充足的地方迁徙。根据历史记载,河南龙山文化时期正是皇帝和帝尧时期,这个时候,商代的先祖殷契和他的后代们就活跃在豫东一带。又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殷契的后代汤消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终于使商族部落走进了他最辉煌的时代。

史学界专门划出一个王油坊古文化类型,可见它重要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碳十四测定,王油坊遗址的年代在公元前2580至2140年,即公元前二十四世纪至二十二世纪。王油坊遗址发现有卜骨,有火灼烧的痕迹,这是当时古人占卜的结果。有专家推测这地方有可能是处于游牧部落中早期商王居住的地方之一。

现在,王油坊遗址被考古界命名为“王油坊类型”,成了全国考古界研究古代文化时常用的专用名词。虽然这处遗址已经成为平地,但是,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却被永远的写进了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