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图志轩 2019-06-19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7)

主笔:闲乐生

早年的刘备,虽然不爱读书,但特别喜欢附庸风雅、与学问渊博的儒学宗师、名士们交往,后来他当上了徐州刺史,成为一方诸侯,更是极力延揽儒家名士进入其政治集团。当然,刘备在本质上是落魄宗室与闾巷豪杰出身(注1),能跟儒生们拉上关系,全靠他少时曾在儒学大师卢植门下读过几年书,大家同出一门,自然好说话。

所以,当孔子后裔、儒家大名士孔融在被黄巾军围攻时派太史慈去向刘备求援,刘备惊喜万分、深感荣耀:“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后来孔融避难徐州,也投桃报李,支持并力劝刘备接受徐州牧的职位(注2)。

另外,卢植的师兄、刘备的师伯,一代儒宗郑玄也曾避难徐州,得到刘备的庇护。刘备集团早期的重要骨干孙乾就是郑玄推荐给刘备的(注3)。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另外,颍川儒学世家人陈纪、陈群父子也曾避难徐州,成为刘备极力招揽的对象,陈群还曾担任刘备手下的豫州别驾与柘县令。下邳儒学世家陈珪、陈登父子也曾效力刘备。而刘备的师伯郑玄,还曾授业于陈登的伯父陈球。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时让刘备感觉很好,还以为自己深受拥戴,即将开创人生巅峰。

结果,吕布一来,就把他的美梦打碎了。郑玄跟着孔融回到了老家北海郡。两对陈氏父子则投降了吕布,后又投靠了曹操。归根结底,刘备无论出身还是学识都不如曹操袁绍,武力更是不如他们甚至还不如吕布;儒学名士们又怎会真正看得起一身江湖气的刘备?不过暂时需庇护于他之下,而不得不虚以委蛇罢了。到最后,追随刘备不离不弃的,还是关羽张飞这帮老兄弟,以及糜竺糜芳这样的土豪(注4)。这才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

后来,刘备流落到了荆州,成为刘表手下的客将,他又想用从前的套路,去招揽荆州当地或流寓在此的儒生,却发现这套怎样都行不通了。原来,刘表本身就是儒家名士与老党人,又在荆州经营甚久,此处的儒生名士早都尽在他的囊中,又哪里有刘备插手的空间。经营数年也只在刘表幕府中挖了一个名气不大的伊籍而已。

官渡之战后,刘表的身体与荆州外部形势都不太妙,这时情形才有了点松动。原来,荆州有一批民间名士,因感叹世道纷乱而不愿入仕,但他们也不希望曹操攻来生灵涂炭,于是这帮名士的首脑水镜先生司马徽终于决定帮帮刘备,给他指一条明路!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司马徽对刘备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意思说刘备你不要去找那些儒生俗士,他们只懂寻章摘句、一味求仁,根本不懂时代潮流之所在,乱世当用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儒家德教呢?卧龙凤雏这两位,便是司马徽所看好的即将引领时代潮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不再以精熟儒学为入仕的敲门砖,而是通晓各家学问,博览群书,观其大略,以求经世致用。相对于儒士,这种人在古代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奇士。

为了更好的让刘备感受一下新时代新奇士的魅力,司马徽还特意派了卧龙诸葛亮去接触一下刘备,先“相亲”,等看对眼了,再“入洞房”。

于是,在一个明媚的午后,二十七岁的乡村新青年诸葛亮进城了,并顺利见到了正在接待宾客的左将军刘备,诸葛亮也不插话,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刘备与众宾交谈,天色已晚,众宾都告辞离去了,只有诸葛亮还留在原位,一点儿不耐烦的表情都没有,只是微笑不语,显然是想请刘相公先说话。可刘备此时似乎有点害羞,竟低下头,扭扭捏捏的摆弄起一根白色牦牛尾来(注5)。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图:正宗香格里拉牦牛尾

刘备少时家贫,曾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所以闲来无事也喜欢折腾手工艺品,熟识他的人便投其所好,常赠送他珍贵的白色牦牛尾。刘备就将这些牦牛尾像从前编草席那样编成白毦饰物。这种白毦饰物在古代通常用于武士头盔和武器的装饰,也用于制作符节。刘备收藏了一定数的白毦后,便将它们装饰给自己的近卫部队,称为“白毦兵”,由心腹大将陈到统领,是三国时代最神秘的一支的精锐特种部队(注6)。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其实刘备这么做,也是在考察诸葛亮,这叫互相考察。刘备是极有城府之人,一向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他知道诸葛亮是个高人,也清楚对方是来跟自己“相亲”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老实,然后以沉默的方式,等对方先说。

诸葛亮是何等人,他一下就看穿了刘备的心机,竟上前告辞道:“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刘备一听急了,赶紧将手中的白毦一扔,大声辩驳道:“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将军有何忧?”

“先生有所不知,从前我南征北战,身不离鞍,体型堪称完美。如今闲居日久,不事锻炼,于是四肢不勤,身材走样,脑满肠肥、臃肿油腻。故常叹岁月蹉跎,日月如飞,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混吃等死,此乃中年危机,是以忧耳。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注7)

诸葛亮点头心许,这位汉室宗亲,十几年来虽历经挫折,仍百折不挠,心雄万夫,与强大的曹操锲而不舍的争斗,颇有当年高祖屡败屡战而终灭项羽之风也,这便是雄主、明主之大气度!他始终不能成功,不过欠缺一战略指导罢了,且让我点他一点!

于是诸葛亮摇扇笑道:“将军何忧。当年高祖兴兵反秦之时,与将军年齿相同,皆已47岁,然大器晚成,仅八年便灭秦亡楚,55岁终登临至尊,成就帝业。今将军虽困顿于此,然机会已至!吾闻曹操大破已袁绍余子,又北征乌桓大胜,想他不日便将挥师南下,荆州正当其冲,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刘备叹道:“不及。”

诸葛亮又道:“将军自度何如也?”

刘备又叹:“亦不及。”

诸葛亮道:“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故使将军北驻南阳,屏蔽荆州;然将军亦不及曹操,且手下兵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诸葛亮道:“今荆州非少人也,之前北方兵乱,处处麋沸,刘镇南招诱游民,得众十万数,然而著籍者寡,今按现有编户征兵征税,明显不公,人心亦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都上户籍,如此兵源充足,必可扩大军队。”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刘备听了顿时如醍醐灌顶,对诸葛亮佩服到五体投地。这样一来,便能绕过荆州的户籍体制,招募流民军屯,以耕养战,既悄悄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又不会损伤荆州豪强的既得利益,真乃高招也。水镜先生所推荐的高人奇士,果然不同凡响,比那些儒生书呆子厉害多了!

于是,刘备依计行事,很快便在南阳游户中招募到了一万水军,这才有了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得与孙吴合伙的本钱!当然刘备势力壮大也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引起了刘表的怀疑和不满,双方的裂痕加大,曹操也加快了南征的步伐,于是在建安十二年前后,刘备的危机和转机同时爆发,值此关键时刻,他对战略人才的需求已经到了饥渴的地步。

这十几年来,刘备一直在寻求战略型人才,并也曾极力招揽过袁涣、陈群、陈登、田豫等牛人,但是很可惜,这些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更强大的曹老板。

可以想见,当刘备发现了诸葛亮这个奇才的时候是有多狂喜,所以即便关羽张飞等睡在一起的老兄弟对此表示了嫉妒,但刘备还是饥渴的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然而诸葛亮在小露一手后,却开始大吊刘备胃口,当下便回到隆中乡下躲起来,草堂春睡足,大梦我先觉了。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诸葛亮很清楚,凡是越重要的事情,就越要矜持越要有仪式感,否则若一见面就简单直接谈成了,会降低人的心理满足感,不仅不会珍惜,甚至会产生吃亏被骗的感觉。所以买贵重物品一定要签合同定协议货比三家,娶大家闺秀一定要三媒六证八抬大轿,拜得名师则一定要磕头下跪上香敬茶……这就是仪式感的重要性。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刘备都快疯了,上天为何如此捉弄人,总喜欢左右开弓抽你一顿嘴巴,待你神志不清眼冒金星,又掰开你的嘴往里面塞块糖,然后接着抽你。刘备好怕这次又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诸葛亮也像田豫、陈群、陈登那样离他而去,所以立刻展开倒追攻势,打起十二分的诚意,不辞舟车劳顿,不顾关羽张飞等老兄弟的吃醋,顶风冒雪,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向其讨教方略,与其情好日密,将诸葛亮感动得不要不要,终于答应出山,助实力微弱的刘备从势不可当的曹操手中硬挤出一片江山来。看到这一幕,就让人不由想起当年汉高祖登台拜将的情形。当年汉高祖刘邦也如刘备这般困顿这般百折不挠,当年韩信也如诸葛亮这般年轻这般风华绝代!

刘备为何能在屡败之际突然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他对人才观念的转变

只不过,韩信选刘邦不选项羽,是因为项羽不用他;而诸葛亮选刘备不选曹操,却是为了自身的道德理念与政治理想,所以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天而劳,非去选那最难走的一条路!从这点来看,诸葛亮伟于韩信!

今天我 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

请你为我 骄傲鼓掌

今天我 将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

我要让这世界 为我激荡!!

这个世界,果然是年轻人的。当年韩信初生牛犊不怕虎,狂贬项羽,提出汉中对,奠定了大汉四百年江山;而诸葛亮未出茅庐而有隆中对,虽最终未能完美执行却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经典战略;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名士决计无法提出如此实用的战略规划。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卢植虽是刘备的授业恩师,却对他帮助不大;真正拯救刘备命运的,其实是水镜先生的一句话啊!后来刘备招人用人,便再未以儒生名士为主流,如许靖名气与辈分虽大,但刘备也只是尊以高位而并不重用(注8);能真正进入他战略核心层的,还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这帮学问博杂的奇士。

注1:见《三国志·先主传》:“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注1:见《后汉书·郑孔荀列传》

注2:见《三国志·孙乾传》注引《郑玄传》:“玄荐乾於州。乾被辟命,玄所举也。”

注3:见《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注4:见《三国志·诸葛连传》注引《魏略》

注5:见《诸葛亮集》之《与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注6: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

注7:见《三国志 法正传》:“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於是乃厚待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