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宋城一日行

 zzm1008图书馆 2019-06-19

在千里赣江的源头,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宋城,那是我美丽的家乡——赣州。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我生在赣州,长在赣州,说来惭愧的是,我对赣州的了解也仅限于书本和电视节目里的一些介绍。幸福来得太突然,恰逢此次郁孤台研学活动,我果断报名参加了。          

不料,研学那天雨下得很大。妈妈说:“雨很大,你还是在家里待着吧!”我立刻撅着小嘴说:“不行,我一定要去!”妈妈看我如此果断,只好按时把我送到了出发地。当我看到早已等在那里的同学,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今天的研学旅行必是风雨无阻。我们扬着灿烂的笑容,踏着轻快的步伐,登上了前往市区的大巴,开始了今天的研学之旅。

古韵灶儿巷

此行的第一站是颇负盛名的灶儿巷。这里古韵悠然:光滑的鹅卵石铺路,青灰色的砖块砌墙,灰瓦与飞檐相得益彰。恍惚间,我仿佛回到宋朝的小巷中,倾听她的心跳,感受她的脉搏。我也渴望撑一把油纸伞,吟一首《雨巷》,在雨中细品她的古韵。如此古朴有诗意的巷子,为什么叫灶儿巷呢? 我这点小心思还是瞒不过语文老师的眼睛,她告诉我:此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

清初的时候有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  如今,小巷保存完整,巷中还有店铺、作坊、钱庄、衙署、民居等。其古朴的街景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总是有许多新人将她作为婚纱照的取景地,将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完美演绎。

千年古城墙

沿灶儿巷往北,便来到了今天研学旅行的第二站——宋城古城墙。宋城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有了一道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其中,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这也是其得名“宋城古城墙”原因。宋城墙经历千年屹立不倒,而每一块筑起城墙的城砖依旧坚挺如初。也许你还不知道,这每一块城砖都刻有文字的城砖,文字就如这枚城砖的身份证:产自哪个作坊,产于哪年,以及制砖人的姓名等都记录详尽,这砖也被称为铭文砖。透过这一道道铭文,我们感受时光的长度,历史的厚度!

   城墙的外面是赣江,倚在城墙边,望着滔滔江水,我不禁吟诵起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国破家亡,背井离乡,曾经那个沙场点兵,分麾下炙的辛弃疾也潸然泪下了。那时,这一道墙、一弯水佑虔城安康;而今,这一枚砖,一首词,助赣州飞翔!

风雨郁孤台

步下古城墙,我们来到了田螺岭脚下,这里有一座需要我们“仰望”的亭台——郁孤台。我抬头向上望,一段阶梯如长龙一般展现在我眼前。阶梯两旁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郁孤台就屹立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之中。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让郁孤台名扬天下,这仅仅是开始,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历经风雨,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郭沫若……如果仅认为是郁孤台美景吸引了文坛巨子,那未免小看了它的魅力,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便是它的灵魂。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承载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书写了“位卑不敢忘敢忘忧国”的爱国情!诗以楼显,楼因诗传!郁孤台高大的形象矗立在这里,我默然了,我们大声诵读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在这“贺兰山间,郁然孤绝,忆从前流水三千。执手誓言,谁听见,弹指之间,望阙台前 ,鹧鸪声声怨”的歌声中步下了楼台,那词、那曲都融入了我们的心中,也将通过我们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研学之旅结束了,虽然短暂,但却充实。我们游走老城旧巷,穿梭历史画卷,回首虔城岁月,倾听宋城故事,意义非凡。

雨终于停了,久违的太阳初绽,一道霞光洒向远处的古城墙……

(赣县区思源实验学校   张春艳)

教师评语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提升学生读写能力,我工作室积极开展“宋城文化主题读写”的研究活动,挖掘本地丰厚的宋城文化语文教学资源,开发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了解宋城文化,通过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宋城文化,增强文化体验,同时鼓励学生去创作,让宋城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宋城,主动传播宋城文化。该生心思细密、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活泼,通过移步换景巧妙将三个场景串联起来,在介绍宋城景观的同时融入个人所思所感,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