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德行

 nygf 2019-06-19


何为德行 来自圣经人物小站 07:26

那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正坐在所多玛的城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于地下拜。

“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

    ——创1918

战争与被掳没有让所多玛人惶恐,当战争平息之后,他们的罪恶变本加厉;管教和责罚也没能让罗得反省,他依然选择住在所多玛,也持续远离神的道路。

此时,离四王与五王之战已时隔二十多年,罗得自从经历那场战事之后,在《圣经》再次登场的画面就是:“罗得正坐在所多玛的城门口”。可见,罗得被亚伯拉罕解救出来以后,又回到所多玛城里定居,而且,从他所坐的位置来看(“城门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他在所多玛不但颇受欢迎,还取得一席之地。这个罪恶的城市接纳他,认可他,罗得的生命已经与他们到达某种程度的和谐。

与罪和睦共处不是一件好事,罪所带来的结局就是毁灭,当毁灭来临之时,人在罪恶的世界是否要等待着与罪恶一同灭亡呢。按着神的原则,罪一定会带来审判,所以,祂亲自下来定所多玛人的罪,但,因为义人亚伯拉罕的代祷(参《以问代求的祷告》——亚伯拉罕系列),神应允,只要所多玛有十个义人,神就不毁灭那城。当天使到达所多玛城的时候,事实让人大跌眼镜,所多玛城从老到少都败坏了德行,除了罗得,没有一个人不行恶。

在这全然败坏的罪恶之城,人能否独善其身?好像是可以。罗得虽然生活在所多玛城,却没有与所多玛人一同犯罪作恶,当天使来到时,他反而展现出如同叔父亚伯拉罕那般接待客旅的德行,这一点可算是罗得一生当中,唯一可与“义人”相称的行为(彼后278);但是,当所多玛全城的人围攻罗得的房屋,欲向两位客旅任意妄为之时,罗得却提出了可怕的建议,他愿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交由所多玛人任其所为。

罗得的提议很不合理,保护客旅固然是应尽的义务,牺牲女儿任所多玛人所为却是更重的代价,而更重的代价却换来的却是一样的罪行,这种交易有什么“道义”所在?可见,长期生活在道德丧失的罪人当中,罗得的道德观已经混乱,虽然没有随从所多玛人公然犯罪,观念(或作生命)却已经受到罪的玷污,失去了衡量“善”与“恶”的标准。人的道德观一旦混乱,“所多玛”的种子就已经种在了他的生命里面,到有一天,就会活出“所多玛”的生命(参《何其可悲》——罗得系列)。

分辨善恶是从起初就具备在人良心里面的功用,这种功用产生道德观。神将是非之心放在人的里面,叫人晓得分辨孰是孰非,继而弃恶从善。是非之心在人里面,是绝对对罪敏感,并厌恶恶行的,但是,如果人长期让自己活在罪恶的世界里面,不听从良心发出的警告,渐渐的,起初分明的是非就变得模糊,产生道德观混乱,进入灰色地带,罪一点一点地吞噬人的良心,进一步,就活出罪恶的生命。

根本性的问题若没有解决,善行不能使人得救,当人的生命选择了与罪恶联盟,他已经不以神的善为善,也不视神所看作恶的为恶。

基督徒不要认为,只要持守心灵的纯洁,尽可以置身在罪恶的环境中。轻忽罪的影响,就是为罪开路,给它进入的机会。当人的脚一步一步靠近罪恶,心就一点一点与罪相溶,最终只能是适应了罪恶世界。

那时候,人所保留的一点善行不能使你得救,纵使仍有善行,也已经坐落在罪恶之城,与罪称兄道弟,终究是失败的基督徒。

上一篇《何故被掳》

下一篇《何谓弟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