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美术史:(一) 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5

 森林枫 2019-06-19

一、 爱琴美术

      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曾描述过希腊与特洛伊之战,这一传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吸引了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和英国学者伊文思来这一带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迈锡尼文化遗址、米诺斯王宫遗址以及大量的文物。这些发现说明: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文化的源头,迈锡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继承,而季克拉基斯群岛则是希腊文化最早的起源地。 


季克拉基斯美术:季克拉基斯文化约从公元前2600年开始到公元前1100年结束。这一地区的主要美术作品是一种大理石雕刻的小型人像,它被概括成抽象的几何形体。它表面光滑,身体扁平,两臂交叉于胸前。头呈卵圆形,面部刻画仅有鼻子。此外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小雕刻,造型极为简练。季克拉基斯的陶器造型优雅,有饱满的曲线、饰以几何纹样,被称为"几何纹样时代"的艺术。


克里特美术:克里特文化的分期以传说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命名,分为米诺斯早期(前3000-前2100)、中期(前2100-前1580)、晚期(前1580-前1200)。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

米诺斯宫

米诺斯宫还原图


      米诺斯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约20000m2。宫殿内部结构复杂、层次多变,被人们称为"迷宫"。其中的圆柱上粗下细,可能是考虑到人们的视差。建筑物的采光、供水、排水、通风都有完备的设施。

      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


                                                             米若斯壁画

      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美术: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

狮子之门

      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制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爱琴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古希腊文化的源泉。

二、 古代希腊美术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有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罗马奠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的欧洲。"

       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的理想形象就是既有典雅宁静的气质,又有运动员一样的体魄,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的典范。

       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成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机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艺术家。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

      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使神祗具有人的面貌和感情,成为促使艺术与生活息息相通的有利因素。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成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

古希腊美术史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1、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荷马时期为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荷马时期最早的造型艺术作品是几何纹风格的陶瓶,造型简朴,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这一时期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

2、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古风时期是希腊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瓶画与建筑,它奠定了情节性绘画的基础。建筑中出现了柱式建筑,而雕塑基本处于形成时期。

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瓶的重要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先后出现了3种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

东方风格

黑绘风格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瓶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和植物纹样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其代表作有《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等。        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赫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瓶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建筑:希腊的建筑主要是神庙。

       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这时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

      多利亚式没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为鼓出,好像人的肌肉在负重,有一种紧张的情况下稍稍突起的效果,显示出承受压力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气氛。柱头简单,由方形柱冠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

      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柔美,它有柱基,柱身比较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凹槽也更细密、更深。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个感觉匀称轻快。古罗马的建筑师认为柱式与希腊人对人体的崇拜有关,即多利亚式是对刚强的男性人体的模仿。而伊奥尼亚式是对柔和的女人体的模仿。以后的希腊人还在这两种柱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

     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式演变过来的,只是柱头更为华丽,像一个花篮。这种样式主要流行于小亚细亚地区。

雕刻:古风时期开始出现大型圆雕和建筑装饰雕刻,但雕像仍多处于正面的呆板、僵硬阶段,显然还受埃及程式化的影响,但又不及埃及雕刻成熟。人物直立像一根柱子。女性的衣纹刻成一根根平行线。为追求生动的表情,人物脸部都带有微笑的表情,这种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称为"古风的微笑"。人物能常着色,衣纹和头发刻画常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古风后期,艺术家竭力摆脱东方程式,创造新的形象,末始出现健美的青年男人体,后来被人称为"阿波罗"。

      这些男人体比划匀称,肌肉表现很结实,许多细部运用了熟练的圆雕手法,有了较强的立体感,但人物仍然是正面直立,脸上带着古风的微笑。在雅典卫城出土的《荷犊者》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它描写了一个农民肩背着一只可爱的小牛犊,把它献给神的情景。

《荷犊者》

      小牛的表情生动,人物的双臂表现得结实有力。在雅典卫城出土的一组女子雕像反映了古风末期雕刻技艺水平的发展。这些少女脸上的微笑已不再是那种公式化的笑,而是显得自然、亲切,衣饰和人体的描写具有了生动和谐的韵律。

      古风时期的浮雕也很发达。希腊人把浮雕理解成介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艺术形式,使它既有绘画构图的多层配置处理,又有雕塑的体积感。


      希腊人用浮雕来装饰建筑,在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檐壁以及柱廊墙壁上都用浮雕来装饰。为造成建筑所要求的效果,他们广泛采用了高浮雕。

科尔弗岛上的阿尔忒密斯神庙三角楣上的浮雕是古风时期的代表作,三角楣的正中是正在奔跑的美杜萨,这了在三角楣的两边安插人物,雕刻家仅仅是把两边的人物机械地缩小,人物的脸部都带有古风的微笑。

      埃吉那岛的雅典娜神庙的装饰浮雕是古风末期的代表作,它的人物表现出较高的写实技巧,人体的解剖关系也比较准确。它表现的题材是特洛伊战争,人物的脸上却保留着与这一题材不符的微笑表情,但对人体动作的刻画比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向古典时期过渡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