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苌家拳的初学条目

 山左杏林 2019-06-19

苌家拳在河南省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为三大名拳,创始人是清朝乾隆年间汜水县(现为荥阳市)人苌乃周。苌乃周本是儒者而好武术,融合易经、医理、拳理于一体,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苌家拳。苌家拳一洗江湖花样,拳术以实用为主,讲究一招制敌,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由于苌家拳的杀伤力大,所以在选择传人的时候极其严格,至今苌家拳直系传人仍然奉行当年苌乃周留下的教条,宁可失传也不滥传,所以苌家拳的传人不多,外人对苌家拳知之甚少。

苌家拳从开山祖师苌乃周开始,至今已有9世,每世都有名手辈出。苌家拳家传体系为:祖师苌乃周,二世苌其渊,三世苌廷扬,四世苌连登,五世苌群英,六世苌合掌,七世苌山林,八世苌毅军、苌红军、苌彦军、苌弘涛、苌炳军,九世苌名甲、苌仕昌。笔者机缘巧合,认识了苌毅军叔父,经过几年的交往蒙其认可传授些苌家拳知识。在学拳交往中,笔者深感其发扬苌家拳的苦心,无奈其年龄较大心有余而力不从心。故与家内其他传承人商议,同意由笔者执笔对苌家拳拳谱进行介绍。苌家拳讲究循序渐进,现将苌家拳拳谱有关初学内容介绍如下。

初学条目

1.学拳宜在静处用功,不可向人前卖弄、夸张技艺,方能鞭策着里。《论语》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信然。

2.学拳宜郑重其事,不可视为儿戏,如此则无苟且粗疏之病。

3.学拳宜明其理,传其神,顾其名,思其意,方能稳如泰山。

4.学拳无论偏正反侧诸势,宜将身子搁于两腿中间,方能稳如泰山。稍有歪斜,便是东扭西裂,南倒北疴,岂不蹉跎可笑。

5.学拳前脚横立,大足趾心气宜往内勾,后脚竖立,足跟宜往外一拧,两膝相对,既无不牢之病,裆部亦护得住。

6.学拳步法不可贪远,恐仓皇失措,不无倾跌。但能跳得高,不愁不远。高字当在远字之上,远字当在高字之下。

7.学拳左动必右应,右攻必左辅,左右相生,方为阴阳周流之妙。

8.学拳要用尽平生之力,方能强壮。如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则全神毕赴,自无坚不破也。

9.学拳力要用得出,气要留得住。用得出,处处加战;留得住,步步要擎。擎中有战,战中有擎。出没变化,不可物相,物相则非焉。

10.学拳停顿处宜加沉着力,转关处宜活泼随机。

11.学拳脚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心与神合,神与气合,气与身合。六者相合,再无不捷妙之处。

12.学拳先以运功为主,一身气血周流,方能混元一气。

13.学拳一势之精,约得千遍方能熟练,若不熟练还是千遍。

14.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

15.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心平气和善气迎人,方免灾殃。

16.学拳不可令腐儒辈知,一告知便引经道古,说出多少执拗话头,反惹人生嗔。谨避之可也,密藏之可也。

17.学拳不可轻与傲虐之人比试,轻则以为学艺不高,重则触其恼怒。见时以奉承为主,不可贬斥,则彼心悦意解,彼亦乐推戴我。

18.学拳不可轻泄于人,更不可妄传于人。轻泄于人则道听途说,必然不肯用心;而妄传于人则匪类生事,定是不得脱身。

19.学拳初时宜整顿身法讲究步眼,不可说先记住大概,熟时仔细再正,再正则终不正矣。

20.学拳宜作正大事情,不可恃艺为非作歹,以致损行败德丧身辱命。

21.学拳宜人品端方缄默寡言,以豪杰自命,以圣贤为法,方能明哲保身。

22.学拳宜心领神会博闻广见,凡人所不知者我必知之,凡人所不能者我必能之。审端则竟委,声入则心通,知此方能作人师。

23.学拳宜专心致志殚精竭虑,方能日进一日。若浮光掠影洋洋自得视为已成,而不知早见弃于大雅。

24.学拳先看二十四正势,再看一套偏势。正以立其体,偏以行其用。偏正相济,体用兼全,不忧武艺不高人矣。

25.学拳不拘老弱不怕暧昧,只要尽得心舍得力,不成不休。

26.学拳往往有浮夸之子自矜聪明,谓他人之拳一见就会,不知一见就会再见不会,是拳理幽深非皮肤可比,势多奇异非平常可同。有习之累月而不肖其势,积年而不解其理者,而谓可一蹴而就岂不难哉?

摘自:《少林与太极》

传承/苌毅军  苌名甲  等  执笔/许领军

编辑/周镠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