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观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璇琮坑 2019-06-19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乘地铁去国博,参观3 个小时,看了两个展览:“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和“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很过瘾,平时看外国文物的机会不多,虽然也许不算是各自国家很珍贵的文物,但一次能看到这么多国家的文物,还是很难得,也很有收获。

佛教主要的传播范围就是东亚及东南亚,在国内各大博物馆看到过很多佛教文物,这次看到了印度、日本等国的佛教雕像,让我增加了对佛教的了解。

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虽然在印度早已不是主导型的宗教,但展出的公元23世纪的石雕佛立像、2世纪的石雕龙王礼佛饰板、公元5世纪的石雕无头坐佛像等,都展现了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风采。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柬埔寨在古代深受印度教、佛教影响,这次展出了一件石雕蛇王纳迦护佛像。蛇王纳迦是我国佛教中没有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蛇王纳迦护佛是在柬埔寨和泰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常见的佛教雕像题材。

蛇王纳迦护佛说的是佛陀成道后的第六个七天,在狂风暴雨中禅定修持,蛇王纳迦把它的身体盘蜷起来,供佛陀安坐。还从佛陀身后升起它巨大的蛇头至佛陀头顶,张开成七支蛇头,为佛陀遮风避雨。在这尊雕像中,佛陀身后的背板上有雕刻有七个蛇头。蛇身、蛇头的蛇纹雕刻的栩栩如生。

巴基斯坦展出的几尊佛像都是来自健陀罗古国遗址,让我们领略到来自健陀罗艺术故乡的佛教造像。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东征到中亚一带,带来了希腊文化。后来,佛教传入此地,逐渐成为主要信仰,广建寺塔,开始为佛立像。

佛教最初在印度兴起时是仅以象征符号暗示佛陀,没有直接以人形塑造佛陀的形象。到了健陀罗,才开始有佛教造像。而健陀罗的佛像雕刻深受希腊艺术影响,史称健陀罗艺术。希腊化的健陀罗佛像随佛教经葱岭东传到中国,原本高高隆起的鼻梁按照东方人的审美逐渐“削平”,嘴唇也越来越厚,但仍保留了细眉、长目、阔耳等特征,形成了中国的佛像艺术。在云冈等石窟,能明显感受到健陀罗艺术的影响。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展出中有一件公元23世纪的佛陀及侍者浮雕残像,乍看上去与希腊神庙的浮雕一个样,不论是雕刻风格还是整体构图,都很像。

阿富汗的展品中有一尊石雕佛立像,说明上介绍,是所谓“迦毕试样式”,这是健陀罗艺术晚期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佛教造像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古城迦毕试距喀布尔80公里,也是亚历山大所建,曾是贵霜帝国夏都。这里的佛像造型与希腊化的犍陀罗佛像造型有很大不同,兼容了波斯祆教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迦毕试样式的“僧侣色彩浓于人文色彩”,换言之,犍陀罗造型那种希腊人文主义的、写实性的、理想化的优美风格,已经转化为概括的、正面的、宗教神秘主义的造型。其意义在于,简洁的造型,“使佛像可以雕刻得非常高大,这些高大的佛像并配有多种不同的手势可以表现要说明的事件,从而代替了早期通过叙述才能达到的效果”。

日本的展品中也有佛像,看上去很熟悉,与我国古代的佛教造像风格差不多,其佛教本来就是从中国传去。

国博观展(19):在亚洲文明展看佛教在亚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