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槽腹与灰胎的秘密

 坏人彭 2019-06-19

                                                       朴云子老魏

槽腹与灰胎是决定古琴音质最关键的要素,
是古琴音质的灵魂所在,
科学地看古琴别于其他拨弦乐器在于它的指板与共鸣箱是一体的,
这明显与吉它曼陀铃等拨弦乐器不同,
指板与共鸣箱是一体且指板平滑按音全靠甲肉
在乐器制做上是要极妥善处理一些冲突与相互关系的,


现今斫琴师在制做钢弦古琴上在槽腹与灰胎的都有不同处理方法

槽腹洪松阔大版

此类琴主要是槽腹阔大
槽腹内弧度与沿琴外面弧度几近一样且薄,
纳音突兀高耸,
有的是粘上的处理过的杉木
此种槽腹制法如灰胎薄硬的话琴音会浮躁得没法听,
故灰胎多松厚加之又要做假断纹,
灰胎必要加大量瓦灰与慢干煤油
此种槽腹制法最易得表面的皮鼓声
但琴音易浑浊
非精心处理一些冲突与相互关系则不易改其弊


音色振动透亮舞台用琴版

多用泡桐为面松杉为底,
边墙极薄常在五毫米左右,
比古书中建议的边墙尺寸要薄三倍琴体虽不算轻但重量多在硬质如瓷粉或工业成品硬粉灰胎上,
此类琴做起来很难每琴都做成上佳音色,
盖过一分就成俗亮与浅薄,
非深有经验则不易出佳品,
如佳品既出,则用于舞台演奏则甚松爽可人

木声与弦声嫁接版

此类琴主要是不加音柱,
为求得表面上的音色透亮往往也是在墙与近墙处做文章,
又要追求厚重的音色
故在纳音脊线部位加厚很多以抑制没加音柱导致的三四五弦八到五徽间的浮躁之音,
此类琴表面上听起来很匀称厚实,
但最大的问题是走手音质感差沉不下去浮在面上,
尤其九徽以上以弦声为主,音声内涵不耐推敲,


木声与弦声完美结合版

此类琴主要制做方式多依古制,加音柱,音声沉古不浮,
出音质感好层次分明有韵味,
古人论木声与弦声完美结合方可得人声,
老朴公平地说在这点做得很好的是姑苏裴金宝先生斫的皮鼓声风格的新琴,
去年在姑苏见到裴金宝先生斫的仲尼琴是我见到音色最好的一张新琴,
远过于五万以上王琴马琴何琴,
裴金宝先生处事平静淡泊,故北方不易见到他的琴而已,
老朴个人也极认可这种斫琴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