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丨8大中外集团新推16大品牌:谁在转换赛道,谁又在加速国际化?

 莉莉莉莉莉莉1 2019-06-20


CBO 记者 张慧媛

2019年已过半,本土和外资各新品牌纷纷登陆,它们身上所携带的新趋势或许可以照见市场的未来。

这是一个消费方式迅速更迭,注意力迅速转移的时代。科技和消费者的不断迭代,让商业有了更多发展方向。

根据《化妆品财经在线》不完全统计,2019上半年,国内外8家知名美妆企业共亮相新品牌16个。外资企业中,联合利华在美妆板块频频发力;本土企业中,环亚集团一口气带来8大新品牌。

从近半年国内外各大化妆品集团推出新品牌的动作来看,外资已经转向开辟第二赛道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本土企业则更注重“多条腿”走路和国际化征程加速。

01

外资强化集团矩阵VS本土企业开辟新赛道

在推出新品牌这一层面,成熟的本土企业和外资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径。从在上半年陆续在国内推出新品牌的外资来看,欧莱雅集团、强生公司、宝洁均推出的是定位高端,并且立足集团优势的护肤品牌,用以强化集团品牌矩阵。

首先是外资的持续高端化。例如,以婴童产品闻名的强生,在大力发展美妆线的同时,仍没有忘记婴儿护理这一老本行,于今年1月份在天猫国际上线了高端婴儿护理品牌“Petite Planet 小小星际”;宝洁于6月份着手“复活”的东方季道,是集团继SK-II持续走高、Olay翻盘爆红后,计划下一个制胜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该品牌主打“四季护肤”概念,走草本路线,让肌肤在不同季节搭配不同植物成分进行养护。

而向来以力士、多芬和凡士林、旁氏守住了超市货架柜台的联合利华,不再满足于洗护和大日化领域。和宝洁的持续“瘦身”不同,在最近4年时间里,联合利华已发生17次并购,其中有15次都为美妆品牌或公司。仅在2019上半年,联合利华就急速收购高端洗涤品牌The Laundress、法国美妆品牌Garancia以及高端护肤品牌Tatcha。

除了并购,联合利华在2019上半年连续推出中高端护肤品牌K-BRIGHT和天然芬芳环保时尚家清洗护品牌花木星球 Love home and planet。联合利华中国客户发展部副总裁柯安杰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专访时曾言,其收购的高端品牌AHC将和内部研发孵化的K-BRIGHT一道,帮助集团大举进攻美妆领域,尤其是扩展CS渠道。

而欧莱雅集团在年初正式引入美国皮肤学专家推荐的No.1保湿品牌CeraVe适乐肤,其专业但是平价的定位,良好补充了欧莱雅原有修丽可、理肤泉、薇姿等活性健康化妆品的金字塔矩阵。

和集团价值塑造完备的外资企业相比,本土企业起步较晚,早年多以一个品牌在单一渠道打天下,在品牌内涵扩展和集团重心定位等“软实力”上,要稍微落后于外资。但扎根于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在新思路、新风潮、新消费形式的“侦查”上,要更加敏感。

因此我们看到,在近几个月,高姿开辟男士护肤战场,环亚打造私密护肤品牌和孕婴专用品牌等,就在明天(6月20日),环亚即将为其下半年重要战略口腔护理品牌——冰泉举行上市发布会。当前,千亿护肤领域已陷入红海厮杀,在没有树立绝对权威的第二甚至第三等细分赛道,本土企业发现了新商机。

02

首发平台转战线上,新渠道还会带来多大冲击?

根据化妆品报社基于走访全国24省调研发布的《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报告》来看,在过去5年,电商渠道增速迅猛,目前该渠道的化妆品市场份额已占30%以上,而百货则逐年下降,现在维持在18%左右,CS渠道占比保持平稳,在17%左右。

电商的迅猛增长,也影响了诸多品牌的渠道打法和营销思路。在以上的16个新品牌中,几乎没有一个品牌是选择在传统的CS渠道进行首发,天猫、微信、屈臣氏、时尚小百货等全新渠道,成为新品牌亮相的主舞台。这是为什么?

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新品牌的首发逐渐抛弃了传统渠道,但“并不意味着品牌抛弃了传统渠道”,他认为,“从成本和营销来看,新品首发战场的转移是新消费方式带给品牌的福利,也是给传统渠道敲响的一个警钟”。

继推出在业界引起轰动的彩妆YES!IC之后,创元集团再次推出潮流彩妆SO COOL SO ME,这一品牌的首发地不是任何一个我们熟知的渠道,而是时尚潮流百货“酷乐潮玩”。

其品牌品牌总经理蒋征告诉记者:“线上平台不只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个种草平台。它能够更加高效率、快速地触达消费者,且沉淀下来的’笔记’会成为线下消费者购买时查询的佐证。它不仅缩短了后续营销推广的环节,还使得消费者参与期间,加强了品牌热度和黏性。”

他认为,“贸易条件不是作为合作的绝对重心,消费者才是”,比起CS渠道,潮流百货等新型线下渠道,对新事物接受度更高,它们库存周转快,在这类渠道进行首发,一是匹配品牌形象,二是合作高效,精简了成本。

今年1月,天猫总裁靖捷公开提出:“新品首发,将是2019年天猫的重要战略。”在未来,这一渠道或将会和传统消费品迸发出更有趣的合作方式。

03

从“渠道专供”细分到“连锁品牌专供”

以上新品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就是,资生堂联合屈臣氏所做的渠道专供。在这里,用“渠道专供”来形容似乎已经不太恰当,应该叫做针对于某头部连锁品牌的专供。

近年来,品牌在线上对实体渠道的收割,几乎成为每个实体渠道老板对品牌不言而喻的“心结”。但在美妆行业,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价格敏感客户,线下渠道的服务、体验都无可取代。因此,如何稳固线下市场的信心,如何针对渠道的特性,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几乎成为每个品牌的主要考虑方向。

5月,资生堂集团宣布与屈臣氏成立战略联盟,双方将共同研制创新美容产品,资生堂将借此进一步扩展亚洲市场。资生堂方面透露,除了首发的d program安肌心语,集团的Za姬芮和洗护品牌SENKA珊珂也会相继推出屈臣氏独家产品。

无独有偶,就在4月,宝洁联合妍丽召开了一场潘婷高端线的发布会。除宝洁之外,不少外资品牌都针对妍丽推出了专供产品。

妍丽相关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独家合作这个概念其实目前在CS渠道比较少见,一般主要是品牌为妍丽提供独家套装。目前,为妍丽提供类似专供套装的品牌至少超过50个,涵盖ReFa、SWISSE、ALBION澳尔滨、奥伦纳素、伊丽莎白雅顿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外化妆品企业供应链水平的提高,对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 CS 渠道,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连锁专供的形式,来保障线下头部连锁、各区域龙头的利益。

“业内常说,CS 渠道既没有百货渠道的视野,也没有 KA 的大众化,更没有电商渠道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渠道。但品牌的这一动向,无疑对CS渠道,尤其是头部百强连锁来说,是一个可以快速提升运营水平和自身竞争力的好跳板。”上述人士分析道。

04

中国企业强化全球布局:“走出去”和“引进来”

随着中国开放格局进一步打开,和消费者对于进口品需求加大,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不得不尽早提到台前。反过来看,在基建、通信等层面都已出现世界级中国品牌之时,中国化妆品品牌能否成功出海,做好“引进来”,自身也要“走出去”呢?

在去年年底的环亚年会上,环亚集团董事长胡兴国曾感慨万千地这样立下誓言:“环亚在2019年必定是本土前五化妆品企业里最精彩的。”今年5月份的上海美博会上,环亚一口气携8大全新品牌亮相,其中有三个都是澳洲进口品牌,品类覆盖护肤、护发和孕婴品牌。加上环亚之前收购的澳洲高端香氛护理品牌MOR,目前环亚旗下进口品矩阵已涵盖4大品牌。

有人说,目前能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实施得最好的本土企业,当属环亚、上美在日本韩国设立的红道科研中心,以及澳希亚。

早在五年前,上美全球总裁吕义雄就开始了全球化布局的准备,而上美的全球化布局,也采用了收购品牌 自身孵化的道路。吕义雄曾在媒体采访中表明,“2020-2024将成为上美发展再次进入快车道的5年”。

 为了让上美尽快适应快车道的转变,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Ms.Su和Cosmetea正式亮相,红道旗下的另三个进口品牌TORORO、千木研和Asnami也正在招商之中。至此,上美进口品矩阵中的护肤、药妆、面膜、母婴、底妆多个品类已趋完备。今年 2 月开始,Cosmetea开始线上线下铺货;4 月,Ms.Su开始在 CS 渠道招商。

在今年上半年走访市场中,多名行业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目前的国策和消费者选择,对进口品而言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进口品不能再称之为一种趋势,而是主流的一种”。

全球化,不是“媚外”,而是企业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表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本土品牌的优秀与否,也在于它敢不敢走出960万平方公里和土地和14亿人口,跨域太平洋、大西洋,去接受更广阔市场的检验。在这一点上,未来,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世界级中国美妆品牌的诞生。

Editor 编辑 | 彭适

Proofreader 校对 | 汪汝菲

RECOMM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