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迹(小说)

 清水悠悠水地 2019-06-20

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了。修仁镇胜庙村的村干部围绕如何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多次开会研究,意见一直难以统一,大致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是以村长熊连付为代表的“激进派”,一派是以村支书熊大发为代表的“保守派”,两派分歧的焦点是,要不要保留胜庙村的古迹。

“这些古迹又没什么名气,保留它做什么?”三十出头实干少语的熊连付嘟哝了一句。

“是啊,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影响村容村貌,又占地方,不如推倒重新盖新楼。”三十不到的妇女主任刘运秀附和道,“实在要保留这些旧房子,起码也要在外墙上用白油漆粉刷一遍,这样好看些。”

“我讲你们这些年青人就不懂了,我们的古迹现在是没什么名气,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挖掘,没有去包装,没有去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我们胜庙村发源于宋代,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和本镇的古镇共兴替。现在村中还保留有当年江西会馆、湖南会馆的遗迹;据说徐霞客经过胜庙村,对胜庙村集市的热闹赞叹不已,还在集市上吃了碗面条;还有北宋杨文广南征时曾在胜庙村驻军。这些古迹和历史文化要靠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考证,去宣传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古迹文化的价值,人不能太现实,眼光不要太短浅,要有点历史眼光!这些古迹一旦毁了就很难复原,我们就会成为村里的历史罪人!”上了点年纪又初通古文历史的村支书熊大发激动地感慨道。熊大发人们习惯称熊支书,秃头,眼角的皱纹里刻录了他近六十年的风霜岁月。

“熊支书,你莫讲起这么吓人,哪有这么要紧?”刘运秀笑道。

“对,支书,没得那么险火,这些古迹也是一般般的东西”熊连付附和道。

“唉,我讲你们这些年青人,你们还是不明白古迹的历史价值。”熊支书顿了顿,喝了口水,接着讲了一通关于古迹价值的理论,“古迹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印记,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符号,它具有不可再生性,就和人的生命一样,毁了就毁了,就永远消失了。你们讲古迹值多少钱?故宫里的文物值多少钱?有些是价值连城,无价之宝!我们有些古董被外国人抢走了,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把它追回来,这些追古董回来的人,我们尊称他们为爱国者,甚至是民族英雄!还有,你们看过电视吧,央视播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像发现了宝一样,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挖掘,拿个小毛刷细心地扫啊扫,生怕有一点点损坏。对于那些挖古墓,盗窃文物古董的要判刑,甚至枪毙,你们讲是为什么?就是古董文物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血脉……”

“支书,你讲的这些是一个国家的文物古迹,不过我们现在讲的是我们胜庙村的古迹,我们村的这些古迹没法和国家的文物古迹比,莫扯那么远……”熊连付打岔道,熊支书苦口婆心的科普古迹知识被打断,有些扫兴。

“熊支书,喝口水,莫急。”刘运秀笑着往熊支书杯里添了些茶水,想缓和下气氛。

熊支书也不想再讲下去,他想,再讲古迹的重要性,讲三天三夜,这些年青人怕也不会理解。

“看来,关于这个古迹要不要保留的问题,我们一时也难统一意见。这样吧,我们分头到各家各户走访一下,征求一下村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走群众路线嘛。”熊支书一时也无奈。

经村干部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也大致分成激进派和保守派,主张不再保留古迹的村民还多一些。

熊支书急了,他没法说服这些激进派,一连几天都在琢磨这件头痛的事,到底该怎么办?

他到了镇政府,又到了县政府、县政协,找了相关领导谈了胜庙村关于古迹保护的情况,县镇两级相关领导都肯定了熊支书关于保护古迹的观点,并就如何统一村干部和村民思想认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傍晚,熊支书回到村里,脚步轻快了许多。

晚上,熊支书召开村委干部碰头会。

“我今天到上面开会,带回一个好消息。”熊支书卖了个关子,看到大家急切的神态,慢悠悠地说,“五一节期间,上面给了我们一笔经费,要求我们村委组织一批人到一些古村落考察学习。”

“有这种好事?是公款旅游吗?”熊连付疑惑道。

“不是公款旅游,是参观学习,开阔视野。”熊支书纠正道。

“还不是一样。”刘运秀附和熊连付。

“不一样,这次是经过纪委批准的,是符合规定的。”熊支书肯定地说,“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这次参观学习考察队的名单,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考察队要尽量具有代表性。”

次日,考察队成员集中在村会议室,大家都面露喜色,听熊支书安排出行考察事宜。

“黄姚古镇!蛮有名的啵!”一个后生仔兴奋道。

两天后,考察队一行12人吃过中午饭后,乘坐两辆五菱宏光面包车出发了,过大圩,上了桂磨大道,往右一拐上了高速,傍晚时分到了贺州的黄姚古镇,一行人找宾馆住下,到大排档吃饭。熊支书招呼大家早点歇息,明天一早去参观古镇。

“哦嗬,到这个村上耍一下,要100块钱门票?这个古村这么值钱?还这么多人来耍,啧啧!”刘运秀是个快嘴,肚子里有什么话就直往外嘣,引得游客纷纷侧目。

考察队在黄姚古镇边参观边聊天,中餐在古镇景点内的小饭馆解决,大家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足足参观了一整天,晚上再住一夜,次日清早返程。

“就这么个村,昨天怕有一千多人来参观,收入蛮可观啊。哪有这么多游客呢?”熊连付感叹道。

“人家这个村搞得漂亮啊,所以来的人多。”一个后生仔赞叹道。

“那些新开发的一大片新区或者搬迁新村也很漂亮,又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游客呢?”熊支书笑问,“这些游客是奔着古镇什么来的?”

“黄姚古镇有名气。”后生仔答道。

“为什么黄姚古镇有名气?”熊支书追问。

“它有古迹呗。”刘运秀反应快。

“嗯,有点道理。”熊连付附和。

熊支书笑了笑,五菱宏光面包车在高速路上疾驶,大家就刚才的话题又接着聊了起来。

“到了高速出口了啵,准备下高速了。”刘运秀提醒道。

“直接开,到城西下高速,到六潭吃中午。”熊支书吩咐道,并用手机通知了后面的车跟着走。

“支书,你搞什么名堂?到了高速口不下高速,莫个要一路向西,到西天取经啊,或者到六潭丈母娘家做客?”熊连付打趣道,但脸上却一本正经。

“熊支书总是给人惊喜!我还没耍够呢,熊支书讲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没意见。”刘运秀笑吟吟地表态。

“我们是要西天取经啊,我们要先做客,后再做主人。”熊支书回答熊连付,却又意味深长地看着刘运秀,“运秀,你讲话算话啊,要听我的啵。”

车子一直开过了六潭镇,到了一里开外的江头洲村口,车子进了村口旁的“山里人”饭店。

“熊支书,我们大老远来这里不会就为了在这里吃一餐中午吧?”刘运秀调侃道。

“那当然,吃一餐饭来这么远那不是傻的。等下吃完饭,我们去参观江边村。”熊支书又补充道,“我们刚参观了外地的古镇,现在再参观一下本地的古村,体会一下我们本地的辣椒辣不辣?”

考察队一行走进江头洲村口牌坊式的大门,花了三个多小时参观了宗祠、古街道、牌坊、荷塘、古井等景点。

“想不到,这个江边村也是个景区,也要收门票。”刘运秀对收门票很敏感。

“想不到,江头洲以前来过,没这么好看,现在好漂亮哟!”考察队一位中年人叹道,“以前那个牌坊周围都是田基路、水田,现在修了条这么好的路,周围打造得这么好,整个村像个公园一样。”

“想不到,这个江边村也有这么多游客!还有外国人!真是不出门不知道,出得门来吓一跳。”后生仔也大发感慨。

“所以我们要走出来看看,长点见识,我们才会想得到,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资源就是财富啊。我们有些人,拿着金饭碗在讨饭,你讲傻不傻?”熊支书感慨道。

从六潭回胜庙村第三天,熊支书在村会议室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继续讨论胜庙村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这次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对胜庙村的发展前景大家都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意见基本上统一了,下面我归纳一下。”熊支书最后总结,“第一,胜庙村古建筑保留原貌,对毁损的古迹进行修复,修复古村落上面有专项扶持资金,我负责打报告争取;第二,在村西北规划一片地建新村,以保证不破坏古迹;第三,修补老村巷道,并修建一条环村大道,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第四,争取上级太阳能路灯扶持指标,在主要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第五,胜庙村名气打响后,胜庙村要进一步改造升级,成为本地的一个景点,变成本地的黄姚,变成本镇的江边村。”

与会代表热烈鼓掌,纷纷叫好。

“支书,胜庙村得恢复原名才好,胜庙村的'胜’以前是'圣人的圣’。”一位老者提议。

知道了村名的原委后,大家一致同意恢复原村名,大家认为,孔圣人是我们的老祖宗,一代教育文化宗师,其知名度享誉国内外,恢复圣庙村原名,表明了圣庙村后人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国学的情怀,说不定这个圣庙村村名有某种价值的历史渊源呢!大家一致认为,要挖掘圣庙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圣庙村的历史文化,把圣庙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变成旅游资源,使它成为千年古镇大圩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本地旅游圈的一部分。

“好,我们以村委的名义向民政部门打报告,恢复原村名。”熊支书拍板定了。

两年后的春夏之交,圣庙村面貌焕然一新,国内外游客走了一拔又来一拔。熊支书、熊连付、刘运秀三人在老村中散步闲谈,步态轻松。穿村而过的小水渠流水潺潺,清澈清凉,红衣村姑们在水渠边洗衣说笑,别有一番风味。用石板、鹅卵石铺成的巷道干净整洁,一旁的古迹仿佛在向游客述说着昨天的故事,不远处的牌楼在蓝天下屹立,庄严肃穆。环村大道旁小河边杨柳依依,像迎客的舞女轻舒长袖,一张张笑脸荡漾在春风里。

“我们是圣庙村的主人,要待好客啊。”熊支书若有所思,轻轻地自言自语。

“支书,我们圣庙村哪这么美,哪这么有吸引力啊?”打扮一新的刘运秀笑道。

“运秀,你一打扮,也很美,很有吸引力嘛!”熊支书像是逗趣,又像是解释刘运秀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我们圣庙村有历史底蕴,这个历史底蕴的符号就是我们圣庙村的古迹,同时呢,镇政府对我们村古迹修复的资助,还请来专家为我们策划设计,才有今天这个局面。”熊连付突然冒出这么几句很有文化的话来。

“哦嗬,我的村长大人,哪变得这么有文化了?”刘运秀笑道。

“作为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圣庙村的村长,没点文化不行啊。”一向不苟言笑的熊连付笑了,熊支书和刘运秀也会意地笑了。

“好!好!”熊支书一连大叫两声好,“看来我出的那考察费没得白费。”

“你出的考察费?”熊连付和刘运秀异口同声,疑惑地望着熊支书。

熊支书回过神,发觉自己一时兴起讲漏了嘴,忙说“没有――没有”想遮掩过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