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台

 zqbxi 2019-06-20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邶风·新台》译注

题解:刺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
原    文译    文注    释
新台有泚1,
河水瀰瀰2。
燕婉之求3,
蘧篨不鲜4。

新台有洒5,
河水浼浼6。
燕婉之求,
蘧篨不殄7。

鱼网之设,
鸿则离之8。
燕婉之求,
得此戚施9。
新台倒影好鲜明,
河水洋洋流不停。
本想嫁个美少年,
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
河水不停汪洋洋。
本想嫁个美少年,
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
一个虾蟆掉网中。
本想嫁个美少年,
换得驼背丑老公。
1.新台: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有泚(cǐ此):鲜明貌。
2.河水:黄河。瀰瀰(mǐ米):大水茫茫。
3.燕婉:燕,安;婉,顺。指夫妇和好。
4.蘧篨(qú chú渠除):鸡胸。一说蛤蟆。鲜:善。
5.有洒(cuǐ璀):高峻。
6.浼浼(měi美):水盛貌。

7.殄(tiǎn舔):善。


8.鸿:蛤蟆。离:通罹,遭受。

9.戚施:驼背,一说蛤蟆。

【F-043】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1、新台:卫宣公所筑台。据《毛诗序》,宣公为他的儿子伋(及jí)聘齐女为妻,听说她貌美,就想自己娶为夫人,并在黄河边筑台迎接她。有泚(此cǐ):犹“泚泚”,鲜明貌。

2、瀰瀰(米mǐ):水盛满貌。

3、燕婉:或作“宴婉”,安乐美好貌。蘧篨(渠除qú chú):即“居诸”,也就是虾蟆,用来比作卫宣公。鲜(古音犀xī):美。这两句说本来希望美满的新婚生活,不了嫁得这虾蟆似的丑物。这是代齐女设想,下二章仿此。

4、洒(铣xiǎn):鲜貌。

5、浼浼(勉miǎn):盛貌。

6、殄(舔tiǎn):美丽。

7、鸿:“苦蠪(龙lóng)”的合音,“苦蠪”即虾蟆。(说见闻一多《诗新台鸿字说》)。离:通“罹”,到临。这两句说设网本为捕鱼,却网来一只虾蟆。

8、戚施:即虾蟆。

【题解及原文】

这首诗是卫国人民对于卫宣公的讽刺。卫宣公娶了他儿子的新娘,人民憎恨这件丑事,将他比作癞蛤蟆。

【余冠英今译】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子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了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着个缩脖子丑老公。

【白话翻译】

新台富丽又鲜明,河水上涨与岸平。本求温柔美少年,遇个鸡胸丑妖精。

新台高峻又宽敞,河水平静无波浪。本求温柔美少年,遇个鸡胸丑模样。

为打鱼儿把网张,偏偏野雁来碰上。本求温柔美少年,遇个蛤蟆真心伤。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

【讲解】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伦,生子名伋。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来,古今说无异辞。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冠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齐姜: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齐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

  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多么倒楣,多么丧气,又多么无奈的事啊!想一想电影《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计,整个儿就是“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调侃的男子遇到个丑新娘,还可以通过“睡猪圈”来逃避。而旧时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猫黑猫的掉包事件,除了认命,还有什么法子?——齐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诗中“河水瀰瀰”、“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齐姜泪流不止之意,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姑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这是绝对的不公平!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私。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何代无之?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周啸天)

《新台》后边跟着一首诗,叫《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就这么八句,没头没脑八句。翻译成现代白话,一点都不难:两个公子,两个人,二子,比较有地位的人称子,子是一种尊称,两个比较有地位的年轻人  乘船远行,水里飘漾着他们的倒影,我思念你们,心中忧愁而牵挂。翻来覆去就是这个意思。

《新台》嘲讽了卫宣公与庶母私通,又强娶儿媳的荒淫无耻;然而《二子乘舟》却表现出对两个公子深深的思念。那么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子乘舟》又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诗背后还有故事 ,它不会那么简单,而且这个诗紧接着《新台》,为什么不放在别的诗后边呢?孔子为什么这样编啊?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根据一些注解,根据一些古人的解释,你再去寻找,果然才知道,这个诗就是接着《新台》讲的:

这里的二子,是两个公子,一个是太子伋,公子伋出使宋国回来,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的父亲把媳妇给自己娶好了,回头一看变成自己妈了,变成自己庶母,太子伋回来就晕了,他马上面临着新台丑闻。但是这个太子伋很好,可能是 早年被养在民间的原因,他没有那种皇室贵族公子那种骄纵,他反而从民间吸取了某种非常好的一种道德滋养非常恪守孝道,非常温和,他发现  要给自己迎娶的齐国长女齐姜(宣姜),现在已经成了自己的庶母,没有任何怨言。而这个宣姜,一连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寿,次子叫朔,公子寿,公子朔。但是这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公子寿和公子伋,兄弟两个非常友好,虽然是异母所生。但公子朔就跟他的哥哥公子寿(嫡亲哥哥)截然不同,非常的狡诈和阴险。公子朔自己想当国君,但面临着两个障碍,一个是公子伋,一个是他的嫡亲哥哥公子寿,这两个都成了他成为国君道路上的绊脚石。公子朔是小儿子,经常在自己的母亲齐姜身边进谗言。公子朔和母亲齐姜一起不停地向卫宣公说公子伋的坏话,卫宣公下定决心要除掉公子伋。公元前的701年  齐僖公攻伐纪国,齐僖公是卫宣公的岳父,他叫自己的女婿一起派兵共同讨伐。卫宣公就命太子伋出使齐国,并且把一个使节授予了他。过去使节是有身份标志的,持节,现在我们讲的外交使节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你要持着一根节,你才是代表你使节的身份。而在卫国到齐国的路上,卫宣公就和公子朔安排了杀手,准备把太子伋给杀了,这一套都策划好了。但公子寿和公子伋关系非常好。公子寿有一次进宫去探望自己的母亲齐姜的时候,得到了消息,得到了自己嫡亲的弟弟和国君,还有自己的生母,,准备把自己的异母大哥给铲除掉。公子寿非常讲兄弟友爱,他拼命劝说自己的母亲,但是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他母亲对他讲,你父亲这么做,包括你弟弟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绝后患。你千万不能泄露。公子寿知道事到如今再去向自己的父亲去进谏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他就私下去见太子伋,劝他赶快避出去,留一条性命。但是太子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回答是:“为人子则从命为孝”,“弃父之命即为逆子”,再说了,我即使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所以他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就上路了。公子寿心想,如果我的哥哥这一次真的被杀害了,那么父亲卫宣公就要立我为太子,那我将来怎么对天下人呢?“子不可无父,弟不可无兄”,公子寿感到两难,所以决定替哥哥先走一步,代自己的哥哥去死,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有所感悟,饶过自己的哥哥。于是公子寿又招来一艘船,公子伋一艘,公子寿一艘,“二子乘舟”,两条船并在一起公子寿就陪自己的异母哥哥太子伋喝酒,为他送行。公子寿是明白自己的计划的,自己控制酒量;但是太子伋心情郁闷,因为他完全知道这个阴谋,他只能去死。所以心情很坏,喝闷酒,很快就醉了。公子寿拿了哥哥的节,开着船先走,同时给哥哥留下一封信。公子寿拿着节先走,当然就碰见了事先安排好的杀手,杀手把公子寿给杀了,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放在盒子里。太子伋酒醒过来一看,弟弟的船不见了,又看到弟弟留下的信,马上下令自己的随从,赶紧开船,去追赶公子寿。这就是《二子乘舟》的由来。《二子乘舟》表达了当时的百姓对于两位公子的同情和颂咏。

太子伋的船往前追,,看到公子寿的船迎面向自己驶来。太子伋不知道公子寿已被杀害,就喝问船上的人,主公交给你们办的事情办好了没有?这些杀手并不认识太子伋,以为是卫宣公派来的密使,就捧上这个盒子,说我们办好了。已经把太子伋给杀了。我们应该来请赏。太子伋打开盒子一看,看到装着自己弟弟的头颅,非常哀痛 大呼冤枉。说,我才是真正的太子伋。我得罪了自己的父亲,父亲要杀我,我的弟弟有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杀他?这些杀手这时候才知道搞错了。太子伋告诉这些杀手,你们现在知道我是太子伋了,干脆把我的头也砍下来,完成国君交给你们的使命,也好弥补你们的误杀之罪。杀手就把太子伋也杀了,把两个公子的头都装好,回到卫国,向卫宣公复命。而当卫宣公听到太子伋和公子寿同时被杀的时候,大叫,齐姜误我,昏了过去。卫宣公因为痛心和悔恨,病倒在床,半个月卫宣公就死了。卫国的人非常同情这两位公子,但又不好明说,所以卫国的人民就写下这么一首诗叫《二子乘舟》,在民间传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