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想象理解如何关爱他人。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激发同情心、爱心,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三、教法学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回忆故事,引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上课伊始,便可以直接谈马良,引入到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介绍熟悉的人物马良,知道他有一支神笔,课文中的女孩也想有这样的神笔,她要用神笔干什么呢?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教学第一小节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是冬天了,天气越来越冷,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吹红了你们嫩嫩的脸蛋,吹得你们脖子、小手使劲往里缩,然而,有一棵小树却站在寒冷的北风中”,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这两个词体会小树的可怜,在此基础上读好句子。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和可怜。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当学生们体会到小树的寒冷和可怜后,我就问:这时,小树最需要什么?这一问,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小树的关爱,从而引入:这个小女孩也和你们一样善良、关心小树,于是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有了红红的太阳小树就能快活地成长。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女孩的爱给小树带来的快乐,我以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因为有了红红的太阳,我们再也看不到( )而是看到了( ),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体会小树的快乐。第一小节的学习主要以我的引导为主,而第二、三、四小节的学习以学生自主的体验为主。我让学生自主读文后,说说读懂了什么?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放飞心灵,彰显个性。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课件,我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状况通过图片播放,并配上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最后教师小结: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