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著名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

 jiezhukuaile 2019-06-20
 

编者按:

本文为节选自《当代著名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如有引用,务必参阅原文。

图1  尚志钧(1918—2008)

2018年,时值尚志钧诞辰100周年,特撰文总结他的学术成就以志纪念,缅怀他勤勉严谨的治学精神,鼓励后学。

1   成长经历

尚志钧出生于1918年2月4日安徽全椒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爱中医,在私塾读四书五经时,已能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中医启蒙读物。

在其就读高中期间,抗日战争爆发,全椒县沦陷,流亡到四川重庆。在同乡林启寿先生建议下,194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今中国药科大学),并接受了良好的现代药学教育,1944年毕业,任职于四川合川麻醉药品经理处。

1945年抗战胜利,尚志钧返回安徽,在省卫生厅从事药学资料的翻译和药品鉴定工作。1949年,赴济南白求恩医学院任教,讲授化学课程。1950年回安徽芜湖筹办卫生训练班,在族兄尚启东先生(安徽名老中医)的建议下,开始对本草文献进行研究。

芜湖卫生训练班之后相继更名为卫生学校、芜湖医专,以后又升格为皖南医学院。尚志钧除1958年到北京中医学院进修2年之外, 一直在该校从事教学、临床和文献研究工作,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997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名老中医。其曾任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于2008年10月9日逝世。

2   学术成就

尚志钧一生共辑复本草著作19部,出版本草著作33部,发表学术论文268篇,手抄笔录本草卡片资料二千多万字,在本草文献研究领域取得了令学术界高度认可的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构建本草方书双线研究联络网图

本草文献辑佚研究,除需深厚的中医药学功底外,尚需熟谙目录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尚志钧为此系统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以及现代的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10余门学科知识,博览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的考据笔记类书籍,中医古籍及历代本草,通过手抄笔录,日积月累,搜集了大量资料,系统全面地核实古文献记载。

在摘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资料的方法,即将数据卡片按本草人物、本草书籍和本草诸药3部分分类,再按时间顺序,由源及流地加以整理。在本草方面,着力于宋代以前本草;方书方面,以整理《肘后备急方》为起点向后延续,构成了辑佚医药文献的上溯下引、由源及流、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本草、方书联络网图,并将此技术路线实施于学术研究之中。

     辑复亡佚本草

本草文献在流传过程中,有的已经亡佚,有的残缺不全。

本草辑佚就是辑复亡佚本草,补辑残缺不全本草,加以校勘、标点、注释,尽可能恢复古代本草文献之原貌。

自南宋王炎辑《本草正经》,首开辑复亡佚本草先河以来,历代均有学者躬耕于此。古往今来,能穷毕生精力、心无旁骛、坚持60年于斯者,当属尚志钧。

尚志钧共辑复亡佚本草著作19部,包括:《吴氏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本草经集注》《雷公药对》《药性论》《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蜀本草》《海药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补辑肘后方》等。

这些本草文献在历代本草中举足轻重,如《四声本草》应用四声于药物分类,为当今笔画、拼音、部首等排列药物所借鉴;《雷公炮炙论》为既知最早的药物炮炙著作;《海药本草》为历史上第一部外来药专著。

尚志钧的本草辑复工作中以唐代《新修本草》辑本最具代表性。《新修本草》原书在国内久佚,清末日本发现传抄卷子本10卷,尚缺10卷。清末李梦莹,近人范行准,日本小岛宝素、中尾万三、冈西为人等均曾辑复,皆未成功。尚志钧自1948 年开始辑复;1958年完成初稿,由于基于《本草纲目》而成,接受范行准先生建议,复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推倒重来;1962年油印本印行;又经近20年修订删改,精雕细刻,1981 年正式出版。历时33年,援引各种参考文献达91种,详尽校证6319条。

尚先生对唐代《新修本草》的系统辑复,填补了《新修本草》辑佚的空白,使1300多年前国家药典性本草复现于世。

图2   尚志钧部分著作(油印本)书影

    校点存世本草

存世本草文献,经过历代反复传抄翻刻,残缺甚多,其漫漶、讹误、脱漏、增衍、错简之处隐于字里行间,标点句读、注释训诂、校勘整理等研究繁难重重。尚志钧溯本求源,爬梳剔抉,字字推敲,句句考证,力求为当今读者提供有可靠文献依据和实用价值的读本。

尚志钧校点的本草文献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绍兴本草》《本草纲目》金陵本初刻本等等。通过尚志钧校点,许多古本草文献的错简之处得以纠正。

以《证类本草》校点为例,尚志钧1958年开始作校记,1992年脱稿,1993年出版,历时35年。撰写了56篇论文,汇编为《〈证类本草〉文献源流考》,系统厘清了《证类本草》历史、作者、成书年代、体例、文献标记、学术价值、收载药数、文献记载、几个系列刊本的相互关系、不同版本的比较、错简、脱误,对《证类本草》所引文献进行了源流梳理,指出《政和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等资料不是出于《唐本草》而是出于《蜀本草》,指出《本草纲目》误认为《证类本草》“梁·陶隐居序”为《名医别录》。

主要著作及其出版年代


     名著专题考辨

尚先生为在本草文献研究领域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对多部非药物性专著中药物进行了考释研究,如《〈诗经〉药物考辨》《〈山海经〉药物考辨》《〈五十二病方〉药物考辨》等。此外,尚先生还编著《濒湖炮炙法》《脏腑病因条辨》《药性趋向分类论》《历代本草要籍考》《中国矿物药集纂》等著作。不仅体现了尚志钧对先秦典籍和现存最早方书中药物研究的推崇与关注,而且反映了其“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学以致用的求实创新精神。

“药性趋向分类论”是尚志钧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的药性分类,在几十年研究本草经验基础上,根据药物作用趋势而分“行”“字”两大类,使300多味常用中药的药性作用更清晰, 更突出药性以切合临床应用。

3   学术影响

60年来,尚志钧索隐钩沉,捞经药海,潜心苦学,“观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以一己之力不舍昼夜辑佚与校注,尽最大力量探寻自汉唐以来直至明代几乎所有主流本草的文献传承。在60年的本草文献整理研究中,他继承并运用乾嘉学派考据方法,同时参考现代植物分类及药物学的有关新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其本草文献研究的很多成果,收录于现代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之中,卓越的学术建树为后来学者开辟门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

关于本草辑佚工作,近现代以来涉猎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辑佚研究工作需要广博的知识背景,研究周期漫长,考评机制不利于当前本草文献青年学者的培养。尚志钧却默默独行,60年如一日,其攻坚克难,辑复大量亡佚古代本草文献。其座右铭是“一日不死,工作不止”,其精神受到本草后学敬重和推崇,激励年轻一辈砥砺前行。

图3   《尚志钧文集·第一辑》书影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田博   校对/耿    华

排版/耿华   审核/牛亚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