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阶级出身决定一切?63up这部高分纪录片告诉你答案!

 jiezhukuaile 2019-06-20

阶级出身决定一切?63up这部高分纪录片告诉你答案!

——人生七年纪录片之63up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七岁看老)。

这是英国流行的一句谚语。中国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都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长大以后有没有成就,从他小时候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纪录片找了来自英国社会不同阶层的十四个孩子(十个男孩,四个女孩),从他们七岁开始拍起,每七年拍一集,追踪他们成长的轨迹,记录他们每个阶段的人生状态,跟他们谈人生谈理想,用他们的人生来探究,阶级出身是否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主创团队也试图用这十四个孩子的人生还原一个当代真实的英国。

(63岁的他们拿着自己7岁时的照片)

该剧前几天已经出到第九部《63up》,这些孩子们已经63岁了。该系列曾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首。

(人生七年之前出到56up,伶伶也写过一篇看纪录片研究逆天改命,大家可以回顾一下)

我当年是去巴西出差,漫长到崩溃的旅途中,在飞机上用网易公开课缓存看完了七部(网易只有前七部),后来别处补看了第八部。当时据说是全程愁眉苦脸,万分惊恐的模样。旁边座位的小伙伴问我在看什么恐怖片,我说,这可比恐怖片恐怖多了。

恐怖片都是假的,而这都是刺骨的真实,是放之世界皆准的法则。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从来不是鬼,也不是变态杀人狂。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你人生中无法摆脱的一切。

你无法摆脱的人,无法摆脱的琐碎生活,你无法摆脱的日复一日循环往复,最后,你无法摆脱的命运。

褪去一切粉饰,如此真实的人生真相,实在是恐怖至极。

这部剧只是每隔七年,给你呈现一次,这些孩子这个阶段的状态。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喜乐忧愁,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他们的追求和憧憬,他们的煎熬和愤恨,他们的困惑和不解。

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跟你平时看着可爱忍不住去呼噜下ta脑袋顶的小娃娃没有什么区别,这个野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的年轻人跟你身边新入职的小同事可能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却拥有一部遥控器,可以快进和快退观看ta的从前和ta的未来。我们顿时突破了人类极限的四维时间轴,一头扎进上古神器昆仑镜,镜子照向此时此刻的一个ta,上帝视角让我们轻松看到这个人消散如烟的前尘往事,看到他命途多舛的未来。这部剧的观看感受实在是妙哉,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的,无丝毫矫揉造作,心情又有几分复杂。

现在,纪录片一路行进到63up,人生如残棋一盘胜负已分,我们已经可以轻松速览这些人一生的故事。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多的都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比如,阶级的跨越到底可不可能。比如,个人的努力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个人的命运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结论是怎么样呢,时光推进到了63up,大的方向上,大家的看法基本没有分歧了,阶级的跨越真的非常困难,但机会并非完全没有。十四个孩子用他们一生的命运向你证明了这一点,多么的悲壮。至于其他的就见仁见智了。

不妨就以这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说明吧。

Tony 托尼   穷人家的孩子代表

伦敦普通人家的淘气小子,小时候就爱打架,很有想法,从小就想当骑士,后来去马场当了学徒,也当了几天骑士,后来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63up里因为优步等等新技术等原因,他收入减少1/3,晚年仍在为生计发愁,孩子们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Andrew 安德鲁 富家三少之一

(富家三少出场)

有钱人家的孩子,精英家庭出身,从小就立志要去查特豪斯公学,要去剑桥大学。他长大以后,果然去了查特豪斯公学,去了剑桥大学。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律师,后来成为了律所合伙人,现在马上就要退休了,晚年幸福,儿子也是个人尖儿,出类拔萃。

Nick 尼克:万众瞩目的寒门贵子,唯一跨越阶级的逆袭者。

出身普通农村家庭,青少年轻时期开始就显得成熟聪慧与众不同。他中学就考取了奖学金进入名校,后来考上了牛津,再后来移民到美国当了大学教授,离婚,再婚,是所谓唯一那个突破阶级的人物。

Sue 苏  贫寒三女孩之一

(贫寒三女孩出场)

普普通通家庭出身,普普通通的长大,普普通通的工作。她像身边的小伙伴一样,早早结婚,后来离婚,现在有一个在一起很多年的男友。

不同于一起出场的其他两位普通家庭女孩,Jackie和Lynn一脸严肃,满腹恼骚地抱怨,Sue苏总是带着乐观的心态,她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同时也积极寻找机会提升自己后来通过自己努力,加上个中机缘,做了大学行政。不能算跨越了阶级,但也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相对好的生活的人。

(苏和她的孩子们)

每个人起点不同,梦想不同,后续的选择也各自不同,结局却似乎根据出身,殊途同归了。有钱人的孩子依旧有钱,穷人的孩子依旧穷困。不仅如此,这个铁律还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延续。

普通人家的孩子缺乏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眼界和格局。

知识和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有钱人家有眼界和格局的家庭会不计一切代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机会,这点中国的父母们估计是深有体会,毕竟中国自古就是读书明理这套,不管出世入世,都读书先(耳边回荡起为人父母的同事们朋友们的哀嚎),而穷人家对这些没概念,穷孩子们只想赶紧独立挣钱开始自己的生活。

于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路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奋进,就业之后在职场打拼,一路狂奔一路上行,一刻也不停歇。

而穷人家的孩子早早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早早结婚、早早失业,多子女,养育子女也不尽人意。

高下立判。

多么讽刺,现在我们的社会上倒是一股子读书无用论的歪风邪气。还有对所谓素质教育的胡乱鼓吹和对应试教育的肆意妖魔化。只能说,这些人显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所图谋,居心不良罢了。普通人家的家长和孩子就别跟着拍手了。你拿什么跟人比素质教育,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竖琴你会哪个?周游世界写见闻你去了几个国家了?你比他会种地肯定不行,你比他会喂猪肯定也不能算。除了死读书比他们多考几分是你能做到的,你还能跟人家拼什么?什么都不用干,就特别会玩特别有个性,就想轻松进名校走上人生的巅峰你觉得可能吗?动动脑子行么,球球了。

跟安德鲁一起出场的富家三少之一约翰,21岁时就抗议导演的表达方式,他认为他作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能去自己理想的学校,他的家庭也为了他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这些成就和收获也不是白来的,也不是理所应当就能获得的,难道富人之路走起来就容易么?落后是因为缺了良好的教育,那么穷人们为什么不肯在教育上下血本?

他说的也有道理,非常代表有钱人乃至中产阶级的观点(耳边响起家长朋友们的哀嚎*2,孩子的教育现在是真的好贵啊)。

Tony托尼从小只想当个骑手,从来也没想过要好好读书去名校,我猜他的父母的人生从未从教育和知识上获益,所以他的父母不曾把这样的人生道理告诉过他。所以,他输在了起跑线上。他挣扎一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明白了,他信奉的丛林法则不能让他出人头地的原因在哪里。害他输掉的不仅仅是金钱的匮乏,更重要的是格局和眼界的局限。

所以说,决定高下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在意眼界和格局。而眼界和格局,出身决定了一大半。

想想我们国家现在63岁的这一批人,因为刚好赶上我国各行各业从无到有的大时代,但凡被家里要求认真读书的,鲜少有毫无成就的。而那些督促孩子去读书的家庭,你会发现,大都祖上多少是读过书的。可见,即便全面平均的时代,物质全面匮乏的时代,原生家庭给予的眼界和格局,也支配者这个人一生的发展。

插一句,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两百多年风风火火发展到了今天,阶级确实已经固化,上一辈在各方面为下一辈铺路,无法避免。而63up的这些人在中国的同龄人,如果也拍了人生七年系列,赶上那个上下通道大开的大时代,不知道得有多精彩。

事实上,眼界和格局,不仅仅体现在教育这一个方面,只不过在教育这个方面,显现的格外明显。格局和眼界的支配力其实会体现在方方面面,这些共同决定了,这个孩子是宽容还是狭隘,是大方还是拮据,是缓和还是激进,这一切决定或者定义了这个个体的当下状态和发展潜力。

而像Nick这样极个别优秀到超群的人,可以突破阶级,他们本身就像是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而存在。他的大脑能力(当年采访里好像用的brain power这个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遇上乱世,他们这样的人说不得还能重塑世界的格局。尼采说,这个世界是由少数超人推动前进的,其他人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制度的设计者只要保证,这些超人的上升空间不要堵死,就大概无碍了,其他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实在不值一提。毕竟,那些超人要的东西,你要是不给,他们会自己拿。

阶级本质上就是两个,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罢了。哪有那么复杂。

而即使对于Nick这样的人,个人的努力也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他的研究停滞不前,优秀如他,也早早的触碰到他的科研瓶颈和职场天花板。从56up到63up,他一直精神不济,身体也出现状况。即便对于Nick这个唯一一个强悍到以一己之力跨越阶级的人来讲,他的人生就算是圆满了吗?他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了吗?一个大大的的问号留给观众。

(Nick幼时的梦想)

想起《讨人嫌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的经典台词,“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

谁小时候没有远大的志向,谁不曾自视甚高觉得自己简直有惊世之才,睁着一双星星眼,期待着未来无限的可能,然而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也许,你的人生是有极限的,你的一切都有边界。

但这不该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

人生七年用他们的人生和命运告诉你,阶级的跨越真的很难,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不能跨越阶级,也可以收获其他的幸福。

人生真的很难,但请你勇敢坚强,为了那一点点幸福的可能性。

如果你是Nick尼克,那么我为你双手合十祝福,祝你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如果Nick尼克这样的逆袭你做不到,那就学着做一个Sue苏吧,平平凡凡的出身,平平凡凡的生活,但是总是比别人多努力一点,不去抱怨,不自命不凡,总是乐观的看待一切,抓住别人指缝中漏下的机会,最后也能过上相对比较好的生活。这不也是一种胜利吗?谁说必须跨越阶级才是胜利呢?她的人生就一定比Nick的差吗?

此外,到了这一集63up,那些孩子们一路成长到了63岁,我们的心境就变了。

人生七年再回首,嗟叹匆匆过半生。

他们老了。

跟56up相比,人过六十,他们明显一下子就老了。有些人已经离世,活着的身体多多少少也都有些疾病困扰,有人甚至得了癌症,风烛残年,未来几年或许生死难料。

心情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衰老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够震撼心灵,足够沉重悲伤了。

真是难以想象,那个活泼开朗软儒可爱的孩子,那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那个野心勃勃气吞山河的青年,那个愤懑不已的中年人,已经变成现在眼前这个迟暮沧桑的老人了。

相比之下,于观众而言,是否能有所成就,是否能跨越阶级,放在这些已经63岁的老人身上,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旁观者如我们,不愿也不想再苛责他们一分一毫了。

深深的悲哀,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真希望每个人,好好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不要留遗憾。

人生过了大半,再回头去看,于他们自己而言,阶级不阶级的,一切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或许已经可以坦然接受,然后坦然的告诉你,是啊,也许出身决定了一切。我努力过了。

想起大英博物馆大厅的那个展览:生与死

通过照片和一些实物,展示一个普通英国男人和一个普通英国女人的人生历程(,从摇篮到坟墓,每个阶段的照片证书物品等等)以及正常的一个人一生中所要消耗的各类药品的数量,以探讨“生与死”以及人生本身。

展出的时候,显然,这两个人本尊应该早已坐骨。

他幼时的软儒可爱的面庞,她少女时肆意展现的惊艳的美丽,他在球场挥汗如雨的剪影,她抱着孩子一脸慈祥的笑容,他在轮椅上的侧脸,她最后在病床上的模样。

生命真是脆弱又短暂,生命的美丽和壮烈真是犹如流星划过,绚烂夺目却只是一闪而过。

深深的不甘心,疼痛的揪心,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从软儒可爱,到意气风发,到沧桑迟暮,到风烛残年,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是这样走一遭。

我们的归处都是一样的。向死而生罢了。

你看,这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