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新解!

 巴马自然之子 2019-06-20

原创作者:自然之子

   当今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二号杀手,这个问题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强烈关注,正在努力研究各种治疗方法开发生产各种药物。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胰岛功能或遗传、饮食、环境等有关,通过血液检查血糖平时11.1mmol/L或空腹血糖7.8mmol/L则确疹为糖尿病。一般症状有: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称为〝三多一少。晚期可导至全身组织器官受损和衰竭,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统称为“糖尿病并发症”。

目前治疗糖尿病是以降糖为目的,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注射两类,

口服药如:磺脲类、双胍类、a-萄葡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其肽酶-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钠-萄葡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等。注射药有各种胰岛素。

   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药都无法制止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目前一切的治疗药物,基本上对根治糖尿病是徒劳无益的举措,不光是无益而且有害。因为几乎所有的降糖药,都是不分清红皂白抑制糖类的分解吸收,或是将糖类转移到人体无法代谢的肌体组织中去。这样的结果只是进一步减弱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功能,全身各器官因缺乏营养而加快并发症的发生。

人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的葡萄糖,占所有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也就是人们的主食(五谷杂粮、带甜味的水果、坚果、薯类等),而糖尿病人的大多数葡萄糖因未被吸收,从尿液中流失所以尿是甜的,因此叫--糖尿病。糖尿病人的尿撒在地上最吸引蚂蚁。也就是说糖尿病人的所有肌体器官,处于一种营良不足的状态。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素问.阴阳别论》、《素问.气厥论》、《素问.腹中论》、《灵枢.五变篇》、《灵枢.师传篇》等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认为引起消渴症的原因是:

(1):先天遗传,属于阴虚体质的人易患消渴症。

(2)情志内伤,燥热伤肺。(上消--肺燥)

   精神刺激引起肝伤,肝气郁结上火,灼伤胃、肺阴津。症状为:口渴多饮,咽干喉燥,多食易饥,尿多量少,大便干结。

(3)饮食失节,伤津胃燥。(中消--脾虚,脾泛指整个消化系统)

  长期重口味、多鱼肉、烟酒过度损伤脾胃,至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运--将营养运进去,化--将垃圾、毒素化出来)。症状为:肚饿易饥,口渴多饮,大便秘结,身体消瘦。

(4)劳欲过度,肾阴亏损。(下消--肾虚)

  劳动强度过量,房事无度,至肾精消耗过大,肾阴虚火旺烧灼津液。症状为:尿频尿多色如油脂,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心烦、口干舌燥湿等。

中医对糖尿病的起因分析明确,治疗糖尿病也有针对性,上消,肺燥--润肺。中消,脾虚--健脾和胃。下消,肾虚--补肾。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表症指标--血糖过高,认为没有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

中医治病非常讲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这个虚在现代医学认为:虚则是虚无,虚无我无从看到,仪器根本检测不到,更莫说是补虚啦。

为了让大家认识健康人与糖尿病人的区别,从营养的角度分析下图供参考,健康人营养全面吸收如一个满桶水,糖尿病人因营养流失如穿孔的半桶水,而为了保证身体全面的正常运作必须满桶水。

为了解决这个半桶水不满的问题,应该是:〝开源堵漏

(1)开源:在糖尿病还未完全治愈前为了弥补流失的营养,应该多吃能转化成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主食,而不是为了保证血糖指标而节食含糖食物,事实上病人的身体为了自救也在要求多吃。

(2)堵漏:在摄入营良和能量的同时积极治疗,是上消就润肺,是中消就健脾和胃,是下消就补肾,决不能为了一个血糖数字指标而置健康和生死不顾,用药物抑制糖的转化和吸收,这纯粹就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自残行为。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存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享受,是维持生命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别说是糖尿病人,就算是一个强壮的健康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营良流失,再进一步控制营养摄入的前提下,天长日久也会饿出疾病来的。以至有的病人实在是被饿得无法忍受,于是,放弃坚守敞开大吃,同时呐喊:〝临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当今治疗糖尿病流行一句话叫:管住嘴,迈开腿

让一个营养能量流失的糖尿病人,尽可能少摄入主要营养和能量来源。然后却让体能严重不足的他(她)去运动,这是何等的愚昧、何等残忍的摧残?应该算是当今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刑罚吧,经常遇到病人在运动时几乎软弱到晕倒,可见错误的观念有多可怕,其杀伤力是多么的强大。

愿所有糖尿病患者走出疾病的迷区,愿天下无〝糖却心中甜蜜!

              原创作者;自然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