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飞龙在田君 2019-06-2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对于陌生事物都会产生排斥心理,如果经过大脑信息加工过程后,还是不能消去排斥心理,那么“量变的积累促成质变的飞跃”,排斥心理就变成了抵触心理,潜意识中,从陌生事物身上所获取的信息就会被无意识选择性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在考试中、练习中经常发生“看错了”、“没看到”“不记得了”现象的原因。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深恶痛绝的推断题

在初中化学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推断题。在田君从教15年来,所带的每一届毕业班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考试过程中,都无一例外的对推断题“深恶痛绝”。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解答推断题时,最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的,就是困难的推理过程。很多学生推理出一、两种物质,就再也进行不下去了。于是,由紧张变焦虑,由焦虑变抵触,整道题目就再也难以继续进行下去了

为了解除这种困难,我建议学生多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但是,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散记。很多老师只是让学生去记忆,学生们就一味的散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无意义信息,人对于无意义信息的记忆大多都是机械记忆,属于短时记忆,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几天就忘。

我最反对的,就是利用学生休息时间抓默写,“卡关”默写。休息时间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不愿意额外学习的,除了常规的作业,他们认为这种“卡关”默写就是额外的,强制性的让他学习,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塞进去”的信息能留多久?这种做法讲得好听,是老师负责,实际上不仅浪费时间,还是一种效率极低的蛮干。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搞定推断题前,先要做什么?

想搞定推断题,先搞定反应方程式。

应该让学生高效率的记忆好化学反应方程式,还要让学生们将短时记忆形成长时记忆。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们“以点带面”式的记忆。我以常规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比如,我让学生们以碳酸钙为点,以教材为主,写出与其有关的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如下: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如果学生不会或者找的不全面,我就叫他自己去翻教材、上网查等,不管以什么方式,找的越多越好。而且在课堂上,我也常跟学生们玩“破案游戏”,制定一个“嫌疑人”,然后找出与“嫌疑人”有关系的任何一条信息,颜色、状态、俗名、用途以及其参与的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举例如下: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这样,就可以让机械记忆有效的转化为带有目的性的记忆,为推断题的解答,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搞定推断题的方法

有了厚实的基础,还必须配上巧妙的解题方法。推断题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方法就应该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如下:

推断题:

找出最明显的信息→缩小范围“顺藤摸瓜”→带入信息再推理一遍

举例如下:

例题: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其中A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写出: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解题思路:

1、找出最明显的信息

“其中A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 A为Fe;

2、缩小范围“顺藤摸瓜”

a、 缩小范围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b、“顺藤摸瓜”(①、②、③等表示思考顺序)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另外一半框图推理过程如下:

1、“五种类型”已然确定单质、氧化物和酸,那就是说还有碱和盐两种类型的物质没有确定;

2、D、E分别为碱和盐其中的一种,且能够相互间发生反应;

3、D、E确定为Na2CO3和Ca(OH)2,且不需要区分,都符合题意。

总结:A:Fe、B:Fe2O3、C:HCl或H2SO4、D:Na2CO3(或Ca(OH)2)、E:Ca(OH)2(或Na2CO3

带入重新推理一遍。

这一步骤必须有,因为在整个推理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是个别物质到全部可能很有可能没估计到整个题目的隐含的题意,所以要带入重新再来一次,只有“所有的路”都走通了,答案才是正确的。


混合物成分推断题:

根据操作推出一定有的物质→反向推理出一定没有的物质→带入信息再推理一遍

例题: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分析:在进行推断中,需要明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溶有H2SO4、HCl溶液呈酸性;Na2CO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没有MgCl2.利用以上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对无色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写出溶液的可能组成.

解答:

根据溶液为无色溶液,可判断溶液中不含CuSO4;根据测得溶液的pH=1,溶液呈酸性,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HCl中的一种或两种,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含Na2CO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没有MgCl2.综合以上分析,溶液可能由H2SO4、BaCl2、KCl、HCl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故溶液的可能组成有以下四种

H2SO4、HCl;BaCl2、HCl;KCl、HCl;H2SO4、KCl.

故答案为:H2SO4、HCl;BaCl2、HCl;KCl、HCl;H2SO4、KCl.

本题利用了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共存关系对溶液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与判断;其中根据所加试剂与溶液形成沉淀的判断,对溶液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这种推断题与成分探究题很相似,我常给学生讲,这种推断题的指向很明确,题目做什么操作,都是明确的指向某一种或者某一类物质。例如: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助力中考:看得懂《柯蓝》就搞得定化学中考“恶魔”推断题

结语: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思维。题目永远都做不完,而且重复率也不高,在考试中也极难找到相同的题目。所以,所谓的“题海战术”其实本身就由问题,还将做题、考试“妖魔化”为应试教育。学生思维的培养,主要由题目来培养,那么,精做题才是最正确的方向。通过做题,培养好思维,再将思维,应用到生活实例中,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