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高,历史上究竟是不是一个太监?

 江山携手 2019-06-21

赵高,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之一,被认为是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的祖师爷。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赵高的身世在正史中罕有记载,也没有明确指出他什么时候成的太监,那么赵高究竟是不是一个太监呢?

关于赵高的生年,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也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后被秦始皇提拔重用。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后世认为赵高是宦官的一则重要依据。然而,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解释,「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帝王的亲近侍卫;「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之人的登记册。

在秦朝,乃至后来的汉朝,宦人、宦籍都没有特指太监的意思。当时被行过宫刑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则被称为「宦奄(阉)」,与前两种称呼是有明显区别的。

《史记·蒙恬列传》提到「赵高兄弟皆生隐宫」,隐宫在《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后被证实是指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场所。而在东汉或以后,有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先生借题发挥,他将隐宫的「宫」解释为宫刑的宫,并衍生出赵高之父受宫刑,其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了宫刑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甚至还在传播过程中添油加醋,到了唐朝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他认为眼下所见到的古代史,经过了历代不断地改造重写,已经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历代所喜好的口味。

顾先生的看法是,东汉因为阉党之祸亡了国,刘氏的曲解投合了当时人痛恨宦阉的心情,大家都愿意传布亡国祸首都是宦阉的流言。唐朝也是一个宦官专权乱政的时代,赵高是阉人的流言自然被光大发扬。明朝,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从明末的魏忠贤到清末的李莲英,无人不对宦官咬牙切齿。如此层层累积,曲解的历史就成为了正史。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后来自任郎中令,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是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不过也有人赞颂赵高,其中大多是说赵国被秦国所灭,而赵高凭一己之力,掀翻秦朝王室,复仇成功。「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