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足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昵称30831659 2019-06-21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可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中医治疗 DF 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中医证型繁多,缺乏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难以进行学术交流和有效经验的推广,制约了中医在该领域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对 DF 中西医文献研究、对导师学术思想的学习以及DF患者临床证候学研究,探索DF中医证候特点和各种相关性,以期为建立 DF 中医辨证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完善中医临床辨治理论,提高中医诊治DF的水平。 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综述一对西医在糖尿病足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改变、致溃疡或坏疽高危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成就和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综述二总结归纳了近十年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DF的经验及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总结了导师陈淑长教授诊治DF的经验和学术思想。 第三部分为DF临床研究内容。通过对104例DF患者病例总结,对DF患者的临床症状、局部证候、中医舌脉、证型和证候因素、实验室指标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F普遍存在着气、血、阴、阳亏虚的全身证候,以气虚为主。局部证候以肌肤失养、脉络血瘀为主。根据导师陈淑长教授多年经验,将临床辨证分为四型。包括,I型:气阴两虚、皮肤失养证;II型:气虚血瘀,脉络血瘀证;III型:阴虚血瘀,肌肤毒聚阴疡证;IV型:湿热瘀阻、肌肤筋骨毒腐证。证型之间的症状、证候因素和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在证型之间全身证候无显著差异,局部证候中肌肤失养、瘀血阻络、皮肤阴疡证和湿热、毒热证有明显差异。IV型的血红蛋白、HCT、白蛋白值明显降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DF 为本虚标实,临床以局部症状作为辨证依据,所采用证型标准与证候因素统计结果基本相符。证型次序可以反映DF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发展趋势。 论文根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脉管专业委员会脱疽辨证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基本证候诊断标准,规范了局部证候的诊断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