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只有一个太极拳,没有第二个太极拳!董斌老师谈太极拳传承

 明日大雪飘 2019-06-21

世界上只有一个太极拳,没有第二个太极拳!董斌老师谈太极拳传承

董斌先生

董家拳纪实(上)—四明董斌记

初、河北董英杰先生,少年好武,投刘某为师习太极拳,聪慧勤奋愈常。刘师喜甚,惟因年迈,忧难久之,又不忍负爱徒之志,毅然携其往投太极名家李香远先生家习之。李系望族之后,名门世家,书香子弟,宅第宏伟。香远爱好旅游,不久又因事外游,归期无定。

英杰独练之余,耳慕杨家之名,负笈北上拜杨澄浦为师而学之。伺候不离左右,后随杨师南下,是时香远游毕返里,知爱徒已从杨师去南方,竟亦不辞长途跋涉之劳,赶至南方见英杰,与之曰:“汝跟杨师学,很好。南方武术高手很多,恐你吃亏,今特来为你授以太极真劲,以免吃亏。”英杰闻之,大喜过望而恭身拜之。此后李香远为授英杰太极真劲而逗留月余,方行返里云。

世界上只有一个太极拳,没有第二个太极拳!董斌老师谈太极拳传承

李香远先生

嗣后,董英杰一如既往,侍随杨师多年,功成后受聘于沪上某军阀家为武术教师。然他不忘师恩,力荐杨师,从而促成该军阀又邀请杨师来沪就任教职。英杰自己,则退居次席,由此可见董英杰重义之为人也。

当时震旦大学教授乐奂之先生,亦受聘于该府为家教,因而得识董英杰后,与其数友共认董英杰为师而学太极拳矣。其中有尤彭熙、王水仙、董世祚等人,后来这四位先生咸获真传,皆达上乘之境界。

至于董世祚先生,其外祖父乃清王朝中最著名的董福祥将军是也。系与前之燕平王罗毅,乃汉之赵子龙之武艺,为同一传承云,为四川峨眉派嫡系传人。

董世祚幼时其外祖父曾教其炼一些家传之基本功单操,其中就有数十个峨眉桩动作,董福祥军旅冗忙,常年在外,董世祚遵嘱在家勤练不误,无意中竟然产生浑身不怕打的功夫。后来外界以为他是什么铁布衫、金钟罩的功夫,有问其打人能否。董世祚甫一伸拳,对方跌出寻丈。

论功夫,当时未闻有其二。可遇到乐奂之先生之太极拳,竟然甘拜下风。后经乐先生之介绍,亦成为董英杰弟子之一。由于原来功底深厚,又具有高等文化知识,天赋智慧过人与超常的苦练精神,很快就进入了上乘的境界。

世界上只有一个太极拳,没有第二个太极拳!董斌老师谈太极拳传承

乐奂之先生与董世祚先生

他的苦练情况是常人万万做不到的。不但废寝忘食,入于痴迷,甚至辞去了有四百银元一月之高薪,在家日以继夜,专研达三年之久,这样惊人的投入,怎会不成功呢,而其师兄乐奂之先生,被媒体推崇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人目之,则是他蒙荣家之助,去江西庐山的荣氏别墅先后修炼了七年之久。这样他的造诣自然是乏人可及的。

董英杰鉴于这几位弟子已达到了出乎预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功德圆满,因而欣然作别去港。

临走之前,嘱世祚多与乐师兄切磋讨教之,因而董世祚敬铭师嘱,对乐师兄始终尊之如师然也。董先生是一位纯粹的潜心好学之士。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功成之初,少有人知。嗣因亲朋好友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而欲向其学学太极拳者,日益增多。

因而董先生的所有业余时间,一生都无偿地贡献于授人之拳上了。但他的授拳是因人而异,对老年人,旨在健身出发,则不教授拳架套路。以免难记和耗时,仅授几个单式,嘱要坚持,有空就炼。不要一日打渔三日晒网。终身不缀。定能延年益寿,老而犹健的。

殊不知确能健身之外,却无意之中具有了厚实的内劲,其亲友中,曾有在突发的遇险中产生由此而免祸的奇迹,而反馈于询原因者。董先生诙谐地笑答曰:“我本来只有炼功的东西,因你只要健身的东西,只好把炼功的东西当作健身的东西给了你,骗你,你才能拿去认真地炼,现在不是身体很健了,而且还多了些功夫,不是很好嘛”。

对年轻者,则必先炼全部基本功入手。于后才授太极套路,这是他按乐师兄之意做的。因为乐先生觉得这些单式作为习太极的基本功实在太好了,设每一动作不论是定式或是动势的炼一分钟的话,这要化三刻钟左右,一般人是吃勿消的。

我第一天,跟了众人后面,不标准的仿着做做约十个左右动作,回家后就不能登楼和上床。双腿实在举不起了,由此可以想知,即使单炼这些单式,其内劲和腰腿力,肯定较一般性的练武者要好。

如某些学员,原在他师处炼过,后在董师处炼了一年半载,回去再与其师友试,别人就没办法弄他了,这样一来,一传二,二传三,社会上就有了董家拳这一叫法。

其实这仅仅是打基础的东西,并不是拳的实质,但年轻人,喜欢实力的多。因而董先生常说:“身如坦克,力大如牛的人多得是,虽亦能借以取胜,但决不能算是太极拳。太极是以小力胜大力,轻巧灵活,而具有艺术性的发挥,才是真的太极拳。”

然而能领会董师之言的人不多,只有极个别的原系外家拳与硬气功好手,如浦东杨思桥的姚宗鼐先生,是获得大成者之一。

这好比学校读书一样,老师授课对每一学生是一样的,能出类拔萃的只有少数人而已。董世祚先生对外界有董家拳的称谓是不赞同的。

他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太极拳,没有第二个太极拳。董英杰老师学自杨家,但他的造诣自己认为,不能与杨师并论。人家跟我姓董的学太极拳,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水平,不能代表杨家的全部,为了明确来龙去脉,以杨家董氏太极拳称之比较妥当,合乎实事求是,岂能独树一帜哉。有些人学自张三李四,就标榜杨式正宗的做法是有欠缺的。”

董英杰得李、杨两家之传,造诣较深,无疑是具有真正太极的继承者,并尽传授与乐奂之,董世祚等人。因而乐董两位先生除授人以杨家拳之外,又有两套李家拳。而后董英杰在港成立了“英杰太极拳社”,并出版《太极拳释义》一书,乃指迷揭谜之意,以勉后学者少走弯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