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是否是一个世界性的文明?如何定义?

 燕山茶社 2019-06-21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有清晰的一脉相承,是世界性的。

什么是世界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世界性文明,并不是自古就有,所谓世界性,应该是指影响力能够覆盖到世界大多数地方,不论是指哪一方面形成的所谓文明,军事力量、科技技术、文学艺术等等。

最早应该从大航海开始之后才算,更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全球化实现前,没有哪个文明是“世界性”的,所有文明都是“地方性”“区域性”文明,区别只是范围大小而已。所以,华夏文明在大航海之前或者说在改革开放之前,都只是东亚区域文明最大的一脉,是世界最古老文明之一

文明都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所有历史古书都是“政治史”或“宫延史”,在极狭隘的视角上看这些经典著作,着墨点是帝王贵胄的家史及其精神的嬗变;一般经济、军事、科学、人文,艺术,包括数学,化学在内的科技类历史始终没有被重视过,以至于在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中一直被埋没;这些科技人文没有被总结。

比如:火药;根本就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或者没有被重视,以至于再伟大的发明也只不过是散落在历史的角落。

但是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虽然某类书籍占比小,但绝对数量却能与其它文明较高下,用“浩若烟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农学、数学、工程、药学的著名文献也很多,仅从宋代开始,就有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王祯《王祯农书》、明朝宁应星《天工开物》、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仅仅《天工开物》17世纪就慢慢被系统化,书分十八章,每一章讨论包括:冶金、制糖、造纸、纺织、染色、种植等,完全称得上工业革命前工程技术与手工业的集大成者。

20世纪,英国人李约瑟写成《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24册,其写作资料大部分出自中国历史资料的记载;中科院前院长卢嘉锡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共30卷,100万字,分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水利、机械、建筑、交通等等。

这些科技文明在大航海与工业革命时代面前不堪一击,虽然我们不得不重新投入到以西方为领导的“工业化”文明里,在西方的“方明”战车前我们曾一败涂地。

如果说“一个文明是世界性的,必然包含大量科技、经济和军事资料”这个评价标准是成立的话,那么中国文明一定又是世界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