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博特展 | “石涧敲冰”与唐代七弦琴

 空山闻竹 2019-06-21
 

当我们欣赏“琴·心”四川博物院藏古琴展时,难免会因各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展品而应接不暇,而在进入展厅后的右侧展柜中,一张线条优美、漆色如新的古琴却格外夺人眼球,它就是唐代“石涧敲冰”七弦琴。

唐·“石涧敲冰”七弦琴(川博馆藏)

此件“石涧敲冰”七弦琴,通长122.9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4.9厘米。琴面桐底梓,黑间红漆,鹿角霜灰胎,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琴面张弦七根,嵌圆形螺钿十三徽。项中呈弧状尖凸,凸起较小,凸起的位置在一徽附近,岳山和承露长与边齐,肩在三徽附近,腰中在九徽偏下,足在腰中位置,底面首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喻其弹奏似金石之音。龙池下腹部刻有篆书“玉泉”方印一枚。此琴形制浑厚古朴,声音纯正圆润,有典型的唐琴风韵,是研究唐琴的重要史料。

唐·“石涧敲冰”七弦琴

据专家考证,此琴曾被耶律楚材收藏。耶律楚材出身贵族,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博学多识,精通汉文,匡佐蒙古,任中书令后,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稳定与团结,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功高不赏,后因弹劾皇后宠信之人,渐被排挤,忧愤而终。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仅善弹《广陵散》,还爱收藏名琴,自称有“琴癖”,家中遗产“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由于其曾居北京西郊别墅玉泉山庄,故以“玉泉”为号。

古琴小知识

考古发现表明,琴的历史源远流长、延绵不断,但在古琴艺术发展早期,琴类乐器的弦数并不确定,现已知最早的琴是出土于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而七弦琴的历史,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的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此后,七弦的琴制规范被沿用两千余年。

隋唐时期,琴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更加成为文人墨客气节与情操的象征,在《全唐诗》48000多首诗中,与琴有关者就有1070多首,字里行间,透露着唐人的琴韵与诗心,唐诗的声韵起伏、节奏清楚、流畅明快、语浅意深与唐琴的演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盛世之下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丰富着琴文化的内涵。

此外,唐代制琴工艺亦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斫琴家。在四川,雷氏一族所斫的“雷琴”结构完美、音质卓越,在唐代有着巨大的声名及影响力,备受历代帝王和琴家宝重。雷氏一门,名家辈出,有“蜀中九雷”之称(雷霄、雷俨、雷威、雷迁、雷文、雷会、雷迅、雷绍、雷震),其中以雷霄、雷威最负盛名。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诗言:“雷氏金徽琴,王君宝重轻千金。”

古琴(仲尼式)各部位说明图

琴音远逝,琴身犹存,我们或许无缘那个来自大唐的雅韵,但却能从器物中看到那个恢弘时代的审美与情趣。

展览名称:“琴·心”四川博物院藏古琴展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8日——6月28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临展厅

编辑:邱添,校对:刘骐恺丶王文洁

核稿:张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