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养师生心灵的文学阳光

 司安民 2019-06-21

著名作家厉彦林长期从事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赤脚走在田野上》《享受春雨》《地气》等散文集,其散文以沂蒙山为文学地理坐标,坚持文以载道,以饱含深情的平民视角书写、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倡导践行主流价值观,向青少年学生展示了博大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从父母之爱到大地情怀的诗意书写

如同冰心崇尚'爱的哲学',厉彦林经过沉淀、咀嚼、反刍的记忆进入散文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扑面而来,流淌着对童心、母爱和生命的礼赞。淡然伤感的生活气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在作者'情''思''意'的掌控下,如同一幅水墨画徐徐展开。

父母亲情是人世间最恒久、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父母与子女生命攸关、魂魄相牵。厉彦林以敏锐的感觉、精巧的比较、准确的捕捉、灵动的表述、鲜明的个性化视角带来独特的观察与状摹。不论是如水月光下母亲的满头白发,煤油灯下充满期冀的目光,皲裂的双手盛出的热气腾腾的面条,还是略带父亲体温的几十元钱,炎炎烈日下默默多割的几行小麦,喝到孩子用第一份工资买到的酒后流下的热泪,零零碎碎的追忆,都融入了他对父母平淡如水却又浓郁无比的深爱中。

厉彦林的文学经验地域色彩浓郁、意蕴丰厚,与生他养他的土地血脉相连。土地是他对于故乡的深情回眸和情感所寄。他认为,土地就是农民,农民就是土地。诚然,土地是乡土中国不能遗忘的立身之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让更多的读者留住对于乡土大地的亲身经历与真切的文学感触,成为厉彦林散文感恩书写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厉彦林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吸取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把土地这一意象写得波澜起伏、旖旎多姿,同时,又不失厚重的理性思考。

厉彦林散文表现出的血浓于水的父母亲情之爱和紧贴大地的生命诗意书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写好散文的范例。读厉彦林的抒情散文,可以在青少年学生内心深处播撒下感恩父母的种子,可以让他们对土地产生更深的理解。

沂蒙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审美建构

厉彦林散文有抒情,有叙事,有咏物,有明理,对于自己人生理想的追寻和艰难奋斗的历程书写得入木三分。他的追求与梦想虽然与当下青少年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差别,但他萃取了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澎湃着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很容易与当代青少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童年时看过的露天电影、大黄狗陪伴的夜行路、'车胤囊萤'的故事、祖辈父辈求学的梦想,都是厉彦林少年时期追求和奋斗的见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不同时代青年人的梦想尽管不同,但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

厉彦林的散文根脉源于沂蒙山,始终有一个'当下'的出发点,且以'我在'的叙述语感,携带着自身强大的信仰,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话,在历史与现实的叙事中穿行。乡间细密悯农的秋雨、出类拔萃的绿竹、守护乡间田野的麻雀,以及期待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乡邻、用乳汁滋养革命的红嫂、展示信念力量的迎客松、象征着中国色彩的一抹鲜红……厉彦林以乡土中国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物美和信仰之美向青少年学生反观现代性,描绘了一幅宏大历史社会背景下的诗意风景。

厉彦林将历史'正音'和时代'清音'融入个人创作。他立足于沂蒙山的同时,将眼光投向了更加高远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他将个人情感渗透到更深层、更宏大的家国叙事之中,沿着'个人'-'故乡'-'国族'的脉络层层深入,由可触可感的'个人''故乡',到隐藏在两者深处的'国族'概念,在国家民族的宏大背景之下追问人生的终极价值与意义。

厉彦林笔下的沂蒙优秀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异体同构,呈现出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这有助于培养和树立青少年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贯通他们的'小我'之情和'大我'之义。有助于推动青少年学生对于个人身份的认知,其教化作用就像是盐溶于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种文学体验,却会长久地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使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厘清自己的身份,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重视自己的社会角色。

生活真实闪烁哲理之光

厉彦林与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普通百姓同呼吸、共悲欢,他们始终是厉彦林散文关心关注的对象。但厉彦林没有着力去刻画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是心入情入,平静、真实、内敛地书写人生、人性和乡土中国。这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深入到生活本真中的美学力量,流露出一种扎根大地、奋力前行的思想姿态。厉彦林将沉重、感伤的人生经历转化为诗意的、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文学之花。青石小巷造就了作者的勤勉和善良,祖孙四代艰难的求学梦锤炼了作者的意志,赊小鸡的童年记忆渗透着作者对诚信的坚守,货郎担子、剃头挑子、旱烟袋里、煤油灯下、十字路上涌动着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厉彦林以乐观、坚韧、诗意的目光看待社会的发展,这种情感在当代语文教育中是难能可贵的。迷人的风景往往留在最平凡的地方,就像城市低处的灯光,像不卑不亢的绿衣使者爬山虎,还像父母辈平淡坎坷的一生,这些散发哲理之光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学生关注平凡生活世界,回到平凡生活的内部,学会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最普通、最广大的百姓视线中寻找实现梦想的路径。

厉彦林认为,教师自己不会写作却要求学生写好是不可能的事,'下水文'是厉彦林散文写作之基。尽管身份多次变换,但师范毕业的他心中总有教育情结,他最看重的也是语文教师这一身份。他的散文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景而思,真切而又坚实,给人以少有的内心的渗透力,适于青少年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让他们既能紧贴地面为故乡故土立传,又能以翱翔的姿态徜徉于诗意的海洋。

(作者系山东省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1日第4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教育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教育专家们深入探讨教育改革热点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