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情本正常,过度为患 193--《老子天道论...

 欧阳平 2019-06-21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本章阐述了人的本体与情志之间的关系,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情志,这七情是人的正常情感,情感自然流露为正常,过度则伤害五脏,伤害人体本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七情过度,情感过敏,五脏以伤。宠辱若惊者,七情皆伤,根本动摇,基础不稳。

从个人角度来说,个人对待宠辱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不同的处世原则,不同的处世原则体现了不同的精神境界。做人应该有坚定的原则,立身要正,才能够宠辱不惊。

从识人用人的角度来说,对于重要的岗位,就要任用那些身正而有原则的精神境界较高之人,重用那些“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之人。那些宠辱若惊之人,不可以担当天下大任。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三个方面的思想:

1.人的精神境界,情志变化程度反应了人的精神境界,情志不稳反映了人的精神不固、正气不足。“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者乃根基不固之人,其本身的后天之德不够、正气不足,易为外界所左右,其精神境界太低,不堪大用。

2.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人,就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宠辱若惊的根源,就是患得患失,得失的都是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名誉地位,个人主义至上,个人利益第一是宠辱若惊的根源。

3.人才观,“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才能够担当大任。这是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精神境界高者,本身正气足者,以天下为己任者,泰山崩于侧尚且不惊,何况宠辱乎?

有身故有感,有感故有思,有思就有得失之心。神思愉悦有益身心,神思苦痛有伤身心。对荣辱的不同感受反应了不同境界,对同一事物,以身为天下者和个人利益第一者感受不同,对外界影响的不同感受对于人本体的作用也就不同。

境界高则宠辱不惊,境界低则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如袁绍之争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乃其境界使然。

自身者,既指自己的身体,又指自己本身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