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为政篇第二(5)

 liuhuirong 2019-06-21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

①器:器具。任何器具都是为某种需要而做的,只有特定的用途,各种器具不能相通用。

【语译】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仅仅只有某一种用处)。”

【解读】

本章谈的是通才和专才的问题。“君子不器”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一种才能,应该是博学而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现代文明社会,生产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个人要做通才,几乎不可能,但在一个领域内做一个专才,另旁及相关学科而兼通,做一定范围内的通才未尝不可。但该条款是君子对个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要求则不能使用该项要求,相反则应该是“不求备于一人”。

【原文】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语译】

子贡问如何成为君子,孔子说:“(要做君子,就必须象君子那样),按自己要说的去做,做了然后再说。”

【解读】

本章谈“言”与“行”的关系。

子贡善为辞令,鲁国将蒙难,子贡仅凭口舌之剑,竟定鲁、破齐、霸越、亡吴。其学识,悟性、成就,皆为孔门高材,称“君子”应是当之无愧。但他的老师却在“行”与“言”的先后次序上告诫他要追求完美,要不断追求进步,做一个谨言慎行的君子。

“言”与“行”的关系,即“说”与“做”的关系,一般有下列几种:

A先行后言。  B先言后行。C边言边行。 D先行而不言。F先言而不行。

显然,孔子历来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先做后说。孔子在《礼记?缁衣篇》中说:“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这里谈的也是“言先行后”或“行先言后”的问题。孔子强调“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孔子的学生曾子在《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也强调“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德才兼备之人,有才有能,却不事标榜、炫耀,而是埋头苦干,躬行而不必言,先行其劳,再论其功。而那些未行先言,多言而又“寡信”的人,则不足与谋。

【原文】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①周:周遍,此指团结众多的人。 比:偏党,结党营私。

【语译】

孔子说:“君子广泛团结人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解读】

本章的“周而不比”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一种交友的原则,与“比而不周”相对。古人以“忠信为周”、“义合为周”、“为公为周”。“周”与“慎交友”的心理是一致的,不可与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不可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为友,不可与损公利私者为友。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物以类聚”来推知其为人,与何人为友,见友如见人。鉴其友知其人亦是由“周”而派生的一种“知人”的方法。唯其“周”者,才能称为君子。“比而不周”是孔子一贯反对的一种交友的行为。“周”为君子,“比”为小人。古人以“亲狎为比”、“利合为比”、“谋私为比”。“比”者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某个利害关系而暂时勾结在一起,图谋私利,他们排除异己,阿党同谋,逆正气而刮邪风,危害风气,危害纲常,在行为上不庄重不合礼节的狎近,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处平常之态,两者区别一见而得知。《论语》还有“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句,与“周而不比”同义。宋代欧阳修作《朋党论》,现将其中一段辑录如下,以供参考: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异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原文】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注释】

① 罔:迷惑。则:那么。殆:危险。

【语译】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

【解读】

本章谈的是“为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孔子在《中论?治学篇》也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意思是不学不思不能有所作为,不能有所收获。应该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空想不学,无济于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篇》)温故却不能知新是因为“学而不思”,不温故却又想知新,那就是因为“思而不学”。孔子反复强调的是“学”、“思”结合。学思不结合,便不辨真伪,学非所学,使心存疑惑,心如茅塞。因此,孔门弟子也主张学思结合,甚至把学思结合看作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另一弟子子夏强调广博学习,笃守志向,恳切提问,联系实际思考,“仁”在其中矣。

【原文】

2.16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注释】

① 攻:钻研,一心致力于某事上。乎:相当于“于”,在。异端:指不符合儒家之道的思想主张或学说。   ② 斯:代词,这。也已:语气词。

【语译】

孔子说:“专攻异端邪说,这是很有害的啊。”

【解读】 

本章孔子谈为学之正。

孔子告诫弟子们,要专心致力于圣门学问的学习和研究,不要因为用心力于其他俗学,而耽误修习圣学,祸及自身的修养发展,祸及国政的治理。“斯害”,一为治学之害,二为成德之害,三为治国之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