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口诀八纲辨证总纲领, 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为核心, 气血津液辩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 判断疾病症候群。 八纲辨证一 、表里 1 、表证 表证外邪犯体表, 鼻塞流涕头身痛。 有热无热恶寒清, 有汗无汗仔细分,苔白脉浮虚实明。 2 、里正 表证传里病位深。 脏腑气血脉沉明。 二、 寒热 1、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侵, 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 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 舌淡白脉沉迟弦紧。 2 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正, 或为阳盛阴虚成。 烦躁口渴喜冷饮, 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 舌红苔黄脉数洪。 三 、虚实 1、虚证 虚证虚来精不足, 无力抗邪气不升。 形瘦神靡无气神, 气短懒言悸眩晕。 汗出欲卧或便利, 舌质淡嫩脉弱细。 2、 实证 实证有余邪气盛, 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 胸腹胀满拒按痛。 声大体壮不安宁, 舌老苔厚脉实大。 四、 阴阳 1 阴证 阴证闭目恶见明, 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 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虚寒盛虚寒症。 2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 神烦多言气喘粗。 壮热恶热渴饮冷, 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 阳气亢盛实热证。 3 阴虚证 阴虚形瘦多失眠, 口燥咽干五心热。 颧红唇赤潮热汗, 脉搏细数舌红干。 4 阳虚证 阳虚神疲力气乏, 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踡卧睡, 舌淡面白脉虚迟。 5 亡阴 亡阴阴液衰竭征, 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 舌红绛干脉细明。 6 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 汗多清凉肢冷厥。 口淡不渴气微弱, 舌质淡润脉微绝 病因辩证一 、六淫外感病 二、七情内伤病六经辨证另外临床最重要的综合以上辩证,杂合在一起,从临床应用的维度重新组合。组合成伤寒论六经辨证。这个才是临床治病的大招。 六经辨证口诀(中医二羊原创)太阳为病表病居,有汗无汗虚实分。脉浮头身痛为主,恶寒恶风表证明。 少阳病在半表里,口苦咽干目眩晕,正虚邪陷在肋下,胀满时作反复生。 阳明为病胃家实,高热汗出口大渴,腹胀谵语大便结,邪热在里脉洪大。 太阴之病病在腹,肚满不食加呕吐,或见自利大便泻,时腹自痛里寒入 少阴之病脉微细,欲寐无神四肢冷 厥阴为病气撞心,心中痛热消渴病,饥而不欲食来吞,食则吐蛔下利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