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无人便利店窘境,“一七闪店”想让客户“拿了就走”

 文明世界拼图 2019-06-22

文 | 胡煊

“一七闪店”也算是得风气之先。2017年7月“一七闪店”在重庆落地,差不多同一时间,淘宝推出了自己的首家无人便利店。

这大概是因为,“一起闪电”背后的公司——重庆云邮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本是腾讯企业产品西南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帮助实体商户完成互联网化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云邮天下看到了在重庆落地无人便利店的机会和可能性。

彼时,无人零售的发展如“一夜春风”。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全年共吸引超过40亿人民币投资。风头直逼共享单车。

很快,这种被看作是代表了未来的零售业态,在“狂欢”之后陷入困境。包括猩便利、七只考拉在内的多家无人便利店陷入裁员、关店风波。它们当中有的还在半年前获得了5000万元的融资。

破解无人便利店窘境,“一七闪店”想让客户“拿了就走”

无人便利店面对困境显而易见:虽然消减了人力成本,但因为涉及到机器视觉、AI算法、自动支付等前沿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也不小。在这种此消彼长中,“长”的部分甚至远远大于“消”的部分。

而偏居重庆的“一七闪店”却在无人便利店的第一轮洗牌中活了下来。目前,“一七闪店”已经在成渝两地落地51家门店,用户数超过15万。此外,“一七闪店”还与新加坡企业veriTAG达成战略合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落地新加坡,计划2020年在新加坡陆续落地 30到50家门店。

在这个过程中,“一七闪电”做对了什么?可以说,对于一家零售实体店来说,不管有人无人,最大的支出就是房租。为了减少这部分成本,“一七闪电”将写字楼作为目标场景。一方面,这里聚集着白领甚至跟高端的人群,意味着获得更高客单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一七闪电”能和写字楼的物业建立互利共生的合作模式,在帮助他们提高物业闲置空间利用率、提升物业服务科技感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议价权。

对于一家无人便利店来说,要面临两个课题。一个是在前端真正实现用户友好,降低进店购物的操作成本。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七闪店”没有选择App作为载体,而是将整个购物流程搭载在微信小程序之上。用户首次进入一七闪店时,需使用手机扫描门口处的二维码,完成实名认证。之后,就能通过小程序一键打开店门。离店时,顾客可以自助扫码结算,支付成功后点击离店,就能完成购物。

虽然距离实现“拿了就走”的购物体验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一七闪店”也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技术探索,目前已经拥有了 16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4 项专利发明,包括智能门禁系统、身份信息识别系统和消费行为分析技术等。

破解无人便利店窘境,“一七闪店”想让客户“拿了就走”

无人便利店面临的一个课题是,在后端如何通过新技术赋能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一七闪店”的做法是通过聚焦“数据”来尝试改善供应链。“一七闪店”有一套较成熟的SaaS系统。这套系统是重庆云邮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在打造“一七闪店”之前就研发的“快办商户通”系统。这套系统一直为中小实体商户提供各种线上营销服务。在一七闪店的项目中,快办商户通主要承担进销存系统、门店数据分析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等后台项目的运行。

通过这套系统留存的数据,“一七闪店”实现了用前端的销售情况来指导后端的采购,并对每一件已上架、已入库、待销售的商品进行数字化标识标记,实时监控货物状态,从时间上压缩了物流成本,也优化了整体的物流步骤。

在优化供应链方面,“一七闪店”还有一些接地气的做法。比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更偏向本地企业。这样一来,不管是供应链管理,还是一起做活动宣传,效率都会更高一些。

作为一家在新赛道上摸索的企业,云邮天下在扩张上十分谨慎,并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庆本土市场。“继续在低成本和差异化上下功夫,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创始人何阳春告诉36氪重庆记者。

项目创立之初,由创始团队出资,“一七闪店”完成了1000多万种子轮;2017年上半年获得思银股份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8年,一七闪店获得了来自两江创投的A轮融资。何阳春表示,他想继续发挥一七闪店的优势,以吸引投融资机构和个人的青睐,帮助一七闪店在无人零售赛道上走得更远。

破解无人便利店窘境,“一七闪店”想让客户“拿了就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