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nstacart获两亿美元融资,但中国模仿者却走出了新路径

 扫地僧一一 2018-02-16
图片
日前,商超宅配平台Instacart获得两亿美元的E轮融资,希望赢得与亚马逊的杂货快递大战。这家挑战巨头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短时间内就成长为独角兽公司。
而中国效仿Instacart的商超宅配公司,却没能在这一领域有较好的发展,不过,剩余的玩家却通过积极转型,通过赋能实体零售走出一条新路,或许会走得更远。
商超宅配鼻祖Instacart的生意经
Instacart是一个商超宅配平台,给用户运送日常食品杂货,卖家在软件商下单,附近的签约的采购者接单,驾车前往合作商铺购买商品,用专用的购物袋包装并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采购者获取报酬,买家最快能在1小时内就收到商品。而Instacart从中获取派送费用、对零售商的营收分成与广告收入。
据了解,Instacart模式的两个关键的部分就是众包配送员与合作店铺,Instacart没有自建仓库和车队,而是与独立的采购员签约,凭借一部智能手机和一辆汽车就能加入,Instacart用软件集成各方成本很低。目前,Instacart已与好市多、全食超市、西夫韦、科思科建立合作关系,有些门店还特意设置了专用收银台进行Instacart的结算。有数据显示,Instacart可以贡献门店销售的5%。
凭借着一个看似简单的跑腿业务,Instacart成为了独角兽,福布斯还将Instacart列为全美最有前途的公司之首。这一切是为什么?因为零售的本质无非是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和供应链效率两个要素,Instacart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并且加快了商品流转的效率,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
图片
成功的Instacart与失意的中国模仿者们
在美国,Instacart面对着Amazon、Google Express 甚至是Uber的竞争,顺利存活,并打下了一片天,透视新零售认为原因有四点。
首先,当电商巨头亚马逊还做不到当天送达之前,Instacart就已经采用一小时达的模式,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
其次,Instacart与实体零售的业务没有冲突,还能带来更多订单,因此获得了非常多的门店资源,而亚马逊则频频遭到抵制。
第三,Instacart用软件来集成各方成本很低,送货范围也专注日杂百货,更加敏捷,而亚马逊的业务还会遭到内部其他部门的掣肘。
最后,Instacart稳健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城市进入,保证潜在的订单覆盖密度。虽然曾一度资金紧张,但也迅速回到正轨。
在O2O创业大潮中,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类Instacart的创业公司,比如爱鲜蜂、京东到家、闪电购、多点Dmall等等。不过与成为独角兽的Instacart相比,这些公司却难以在商超宅配中立足。
一方面,是自身精细化运营程度不足、未能站稳脚跟就盲目扩张,各方想要抓住O2O红利来实现快速增长,快速的跑马圈地成为主线。快速进入大量城市,订单密度无法覆盖成本,距离盈亏平衡点也很遥远,缺乏造血能力的商超便利,被持续的亏损所拖垮。比如快速发展的爱鲜蜂在经营困难后品类极具减少,失去了便利店的基本功能,被中商惠民收购,京东则是剥离了京东到家,将其并入达达。
另一方面,与大环境有关,外卖平台将业务扩展到这一领域,与商超宅配直接竞争。由于商超宅配的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线下门店的壁垒也没有建立,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吗烧钱的补贴形成了恶性竞争,用户哪一家便宜就流向哪一家,逼退了一大批商超宅配平台。比如在南京经营多年还被腾讯投资的零号线就因此倒闭。
图片
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国企业的新路径
在中国,低廉的跑腿费显然不能支撑平台的日常运营以及扩张,一众商超宅配平台在烧钱完毕后便灰飞烟灭,闪电购、多点Dmall却积极转型,从一个单纯的流量平台变身为新零售赋能平台。
比如闪电购瞄准的是商超便利店,对于商超便利来说,外卖平台的确是连接线上与线下的渠道,但却并不能打通线上线下。消费习惯的巨大变化,消费发生在全渠道碎片化的场景之中,门店、商超宅配、外卖、小程序、拼团等等,繁多的渠道让从业处在崩溃混乱的忙碌中,用户数据也纷繁复杂。
闪电购因此推出了全渠道管家,为实体零售提供适用的工具与运营能力,为其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业务体系:通过一套线上中台系统,帮助实体零售把原有的IT系统和线上渠道打通,快速覆盖线上的所有流量渠道,实现一站式的管理,解决线上线下商品库存不同步、多渠道对接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帮助实体零售实现会员的在线化和全渠道会员管理,实现用户数据的积累和盘活;通过精准化的营销工具设计和开发,将会员贴上细分标签,下一步将商场的卡券、促销资源、新品投放等精准投放给会员。
图片
而多点Dmall则将区域零售巨头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将传统门店进行订制化的系统对接包括供应链系统与产销系统,从商品、会员、支付、流量、供应链、营销等环节进行赋能,从而帮助传统门店提升全链路的数字化能力。
2016年3月,多点Dmall与物美达成战略合作,完成与物美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链路的深度对接,2017年多点Dmall则“破土而出”,与武汉中百、步步高、人人乐等区域巨头达成合作,成为阿里、腾讯之外的白衣骑士。
图片
零售业的转型,其实远不是什么加一个线上销售能力这么简单,商超宅配无法给零售商带来更多的好处。Instacart还没有做的事情,中国的闪电购、多点Dmall这样的企业,已经先做了出来,通过对线下零售的数字化改造,持续赋能,帮助零售业者走得更远。
作者:透视新零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