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止痉整脊法治疗颈源性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色即是空0000 2019-06-22

何嘉莹,周翔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止痉整脊法治疗颈源性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源性小儿抽动 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止痉整脊法,包括平衡止痉松解法、平 衡整脊法;对照组口服硫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lO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 访,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YGTSS 评分改变,进行近期、远期疗效评价及有效率评定。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 87.5%,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 束后,治疗组YGT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试验纳入患者来自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2007.1 —2012.10门诊和病房。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随机将 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 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平均(9 ±0)岁:病程最短0.12年,最长2.30年,平均(1.20 ±1.87)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 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平均(9±1)岁:病程最 短O.18年,最长2.67年,平均(1.40+0.78)年。两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资料具可比性(P>O.05)。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肝风内动及脾虚肝旺型(临床最常见证型)证候诊 断标准:肌肉抽动无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精 神倦怠,面色萎黄,胸闷气短,叹息胁胀,食欲不 振,睡卧露睛,形瘦性急,喉中时有吭吭作响,声 低力弱,大便稀塘,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无 力。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 《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 的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1.3实验设计: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 化分组,依次装入不透光密封信件。采用单盲法, 治疗操作者和观测统计者分离。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平衡止痉松解法:开天门、推坎宫各20次,运 太阳、揉百会、四神聪各50次,点按风池、风府 50次,补脾经、清心肝经、五指节、威灵、捣小天 心、逆运内八卦各3分钟,摩腹200次,按揉足三 里、丰隆、太冲、擦涌泉各3分钟,按揉双侧膀胱 经3分钟、点按肝腧、脾腧各50次,捏脊7遍。 辨症取穴t眼睛目闰动者加按揉攒竹、鱼腰、 丝竹空、瞳子磬、球后、承泣、睛明各50次,嘱患 者闭目分推眼球10次;抽鼻翼者两食指从睛明推向 迎香;呶嘴者两拇指分推唇上、下的口轮匝肌各30 次;腹肌抽动者加拿肚角20-50次;耸肩者重用拿 颈项、拿肩井;手脚抽动者加拿揉相应肢体3—5分 钟;咳嗽有痰者加揉膻中、天突、肺腧30-100次, 开璇玑50-300次;全部患者辨证推拿法治疗,每例 患者每周治疗3次,每次20分钟,5次为1疗程, 连续治疗6个疗程。

(2)平衡整脊疗法:患者仰睡,术者立床头,双手 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5分钟,术者左手托其枕 部,右手托下颌部,将患者头仰位、向右仰旋重复 活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肌,当右转达最大限度 时,术者右手加有限度的右转“闪动力”,如法向左 方重做一次,复位时,多有“咯得”响声。隔日上 午治疗1次,直至纠正寰枢关节错位为止。

2.2对照组:口服硫必利治疗组开始剂量为每次 25~50 mg,口服,3次/d,使用l周后症状控制 欠佳,可逐渐加量最高至300~400 mg/d,控制 症状后维持剂量为50~200 mg/d。

2.3疗程与随访: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 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随访观察6个月。 3评价标准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显效: 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次要症状减轻或减少;有效: 主要症状减轻,次要症状部分减轻或减少;无效; 主要症状未改变或恶化,次要症状未减少及减轻。 3.2症状改善程度: 采用“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评分”1。 4结果 4.1依从性比较 治疗期间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治疗,根据患者缺失 次数评价其依从性。


5讨论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 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 障碍”。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由于纹状体多巴胺 递质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导致,目前西医采 用硫必利为代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此类 药物副作用较多、个体差异大,常出现体僵、震颤、 流涎、嗜睡等锥体外系症状,停药后复发率高,对 伴随的行为障碍无治疗作用。祖国医学早在内经《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风盛则动”。 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对本病多从“肝 风”立论,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肝。

开天门、推坎宫可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百会 穴为诸阳之会,按揉之能安神镇惊;四神聪主治神 志疾病,有利气镇惊安神之效;运太阳可疏风解表, 改善眼部抽动症状;补脾经、清心肝合用可扶土抑 木、祛风止动、清心安神,祛除风性善行数动症状; 按揉五指节能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按揉威灵 可行气化痰,与运内八卦配合,可加强开窍醒神的 作用;捣小天心,镇静安神,治疗各种惊风抽搐、 惊惕不安。脾为生痰之源,摩腹、按揉足三里、丰 隆、太冲、擦涌泉可健脾化湿祛痰;与点按肝腧、 脾腧、捏脊相合可疏肝健脾,治疗惊惕不安,烦躁抽动。

近年研究认为寰枢椎错位与小儿抽动症密切相 关,但缺少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依据及系统评 fcl 价。研究认为“1对部分小儿童抽动症患者行颈椎x 线检查后发现颈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儿童 r'1 抽动症和颈椎变化关系密切。实验“1发现儿童天性 活波好动,在活动不当时容易造成寰枢椎错位,久之使得整个脊柱椎体不稳,部分患者伴有脊柱生理 曲度改变,从而发生儿童抽动症,可见寰枢椎错位 是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因素之一。

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部分小儿抽动症患者同时存在寰枢关节错位的情况,当纠正其寰枢关节错 位可明显减轻患者抽动症状。长期寰枢关节错位使 颈段甚至整个脊柱力学平衡紊乱,同时刺激颈交感 神经出现肌肉收缩或抽动。最终在交感神经兴奋多 巴胺系统亢进基础上产生复杂的生物力学和神经调 节、内分泌变化,使中枢产生异常兴奋产生相应临 床症状。 平衡止痉松解手法通过作用于局部经络气血, 以外治内,达到平肝熄风、化痰止痉、调和阴阳的 作用。平衡整脊疗法通过恢复寰枢椎及其周围组织 的力学平衡,促使神经根周围的局部组织水肿及无 菌性炎症消退,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消除交感神 经兴奋状态,阻断异常兴奋传导,恢复多巴胺系统 及内分泌的平衡状态达到控制抽动的作用。“筋柔则 肉松,肉松则骨正”,寰枢关节错位大多由两侧筋肉 受力不平衡基础上产生的,日久则关节紊乱。若不 纠正筋肉受力不均,只手法整复,则疗效难以持久。 运用平衡止痉整脊法时,尤其要重视前期松解手法, 它为之后的整复打基础,并直接决定疗效。若前期 松解到位,部分患者可在肌肉松驰状态下自行复位, 筋柔则骨顺,骨顺则气血行。气血行则息风止痉。 不良生活习惯可诱发寰枢关节错位,进而可发 展为颈源性小儿抽动症。d,JD尚未发育成熟,脊柱 稳定性差,加上不良姿势的作用,很容易发生颈源 性小儿抽动症。若单纯治疗,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则影响疗效。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纠正患儿不良 姿势,防止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