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脊疗法治疗儿童抽动症效果探讨

 色即是空0000 2019-06-22

李宁  平顶山市中医院儿科

儿童时期,运动性障碍常见类型中,抽动症占较高病发比率, 以颈面部快速反复、不自主的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可伴耸肩、 注意力不集中、摇头、眨眼、伸脖、挤眉、清嗓、皱额、张口、 嗅鼻等非自主运动[1] 。儿童颈部外伤引发的上颈段关节及环杠椎 关节错位为常见病因之一,应用整脊疗法,临床效果较为理想[2] 。 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采用整脊疗法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抽动症患儿 40 例,男 29 例,女 11 例,年龄 3 ~ 13 岁,平均(9.8±1.1)岁。与《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美国 1994 年制定)符合。有颈部外伤史,躯干部肌肉、眼肌、四肌、 面肌反复出现不自主的多发性抽动 ;喉部异常发音及对运动、语 言模仿。症状轻重交替出现,入睡后减轻。患儿家属对本次实验 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整脊疗法治疗。

第一步 :实施点按分筋理筋操作,嘱患 者取坐位,医师于其背后站立,对风池、天宗、肩井等穴位点按, 以止痛、活络、舒筋,后用手掌或手指腹沿肌纤维平行或垂直方 向在颈局部行捏、推、提、揉、拿操作,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

第二步 :开展整脊复位,复位通过单人定点侧旋提推法进行,嘱 患者取坐位,略低头,放松,手术者在其身后站立,一手掌将下 颌部轻托旋转,促使头偏向一侧,达到的侧旋位约 45 度,侧偏 的模突或枢椎刺突用另一手拇指侧顶,后两手配合,完成侧旋提 推操作,有“咯”声发出时,拇指下存在移动感。患者成功复位 后,颈活动功能改善,患者有轻松感,即为复位成功。让患者在 诊疗床平卧,对因环枢椎失稳诱导的紊乱实施整脊治疗,2 次 /d, 1 个疗程为 10 次,总疗程为 2 个。

1.3 疗效评估

痊愈 :治疗后对抽动发作情况进行观察,完全缓解,部分病 例即便偶有发作,但不用药可达缓解目的,环枢椎用 X 线检查, 呈正常显示;显效:相较治疗前,抽动发作呈明显减轻表现;有效: 抽动症状在治疗后有所减轻 ;无效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 40 例患儿,痊愈 22 例,占 55%;显效 10 例, 占 25% ;有效 6 例,占 15% ;无效 2 例,占 5%,临床总有效率 为 95%。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2 ~ 13 岁为儿童抽动症发病高峰,目前尚不明确其病因,诱 因多为精神紧张和儿童受惊吓,病发后肢体、面部肌肉会出现反 复抽动[3] 。患儿中大部分可自愈,但随时间推移,一部分患者抽 动部位增加,有奇特的、各种形态的复杂性抽动出现,以走路旋转、 冲动性触摸东西、跑姿、踢脚、刺戳动作等为表现,无法自行控制。 部分抽动家长易忽略,如肚子抽动。部分患儿首发症状为发声抽 动,有各种不适当的词句或有音节、无音节叫声,此句通常是刻 板重复的秽语。相在研究显示,至少有 30% 的儿童抽动症伴秽语 症[4] 。病情严重者,存在运动模仿,重复和模仿语言。小儿环枢 错位通常由结缔线织疾病或呼吸道炎症引发,韧带损伤引起软组 织水肿、充血,关节囊肿胀,关节内积液,韧带松弛,强度在一 定程度降低引发,此外,儿童具好动天性,活动不当,也可诱发 环枢椎错位,引发儿童抽动症。 脊柱相关性疾病表现错综复杂,临床较多见,均有脊柱方面 的相关体征,如压痛、叩痛、偏斜等[5] 。脊柱病症属主证,之外 表现为副症。就问题本质进行重视,可防误诊漏诊。应用整脊疗 法复位,对环枢椎错位引发的抽动症可达到从根本上治愈效果, 预后较为理想。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本次研究选取的 40 例患儿, 痊愈 22 例,占 55% ;显效 10 例,占 25% ;有效 6 例,占 15% ; 无效 2 例,占 5%,临床总有效率为 95%。,无不良反应发生。治 疗时,需使患儿和家属对抽动症的临床特点了解,对抽动症可治 愈有正确认识,不必过分关注患儿症状,要正面引导患儿,给予 适当表扬和鼓励,避免指责,以促使抽动症自行消除。 综上,儿童抽动症采用整脊疗法治疗,可促使临床症状和体征 消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保障预后,对改善患儿生活 质量意义重大,确保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