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京门三少 2019-06-22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对被损害和被污辱者表示深切同情的优秀绘画作品,《不相称的婚姻》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不相称的婚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这件作品色彩简洁,极注意明暗、冷暖的对比关系,手法写实,因而人物性格鲜明。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而这一丑恶的行为恰恰是在庄严的教堂中举行。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画家以特写式的构图,展开一个结婚场面:神父将结婚戒指戴到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新娘的手上,而她身旁的“新郎”则是一个可以作她祖父的白发老头。他手持蜡烛,目光斜视在神父要给新娘戴的戒指上。新娘低头无奈,右手无力地拿着蜡烛。她的眼皮浮肿,似昨夜痛哭了一宵,仍然逃脱不了这种厄运。新郎的头上尚有几根稀疏的白发,他脸皮松弛,眼睑塌陷。而右角上那个神父的身影,以细腻逼真的半边形象,被处理在全画的暗处。画家抓住了这种病态的婚姻,揭示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妇女的摧残。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有趣的是,在画面的背景处,画家画了一群参加婚礼的人们。右半边显然尽是些与新郎有同样地位的“亲属”,这些形象十分可憎。而左边的背景处,却画了与右边截然不同的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双手交叠于胸前,目光严峻,审视着这幕丑剧。这就是画家自己。普基寥夫取意大利画家的传统而变通之,把自己的肖像纳入画中,并对画上的事件表现出一种姿态,以显示艺术家的愤懑心情。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在《不相称的婚姻》上,所有人物都画得很大,有的如真人大小,似乎画家故意把这幕实情展露在观者的眼前。画家揭示了这种病态的婚姻和卑劣的社会交易以及对妇女的摧残。据说画中新娘正是画家的未婚妻,新娘背后那位双手交叉在胸前,用审视、严峻谴责的目光注视这幕人间丑剧的人就是画家自己。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这幅画问世时,当即遭到官方的反对,表面理由是画中人与真人大小等同,这只有在历史画中才允许。实际上是它刺痛了官僚贵族的心,击中了丑恶制度的要害。当时进步批评家斯塔索夫就指出:“此画好不容易才得到官方的承认,画中没有火灾,没有杀戮,画的只是在教堂里神父毕恭毕敬地给洒满香水的将军——活的木乃伊,与为了官衔与金钱而出卖自己青春的哭泣的姑娘举行结婚仪式。”

普基廖夫油画《不相称的婚姻》欣赏

瓦西里·普基寥夫像

瓦西里·普基寥夫(V.V.Poukirev1832-1890),俄国19世纪60年代最有声望的风俗画家。1863年他还是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时,就展出了名作《不相称的婚姻》。

此画创作于1862年,现藏于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