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门湾事件的来龙去脉:晚清历史上少有的外交成功

 江山携手 2019-06-22

文/王国栋

1899年2月,意大利佩卢政府(1898——1900年执政)派遣3艘军舰来华,并委托其驻华公使马迪讷向晚清政府递交了外交照会,要求中国将浙江三门县三门湾租借给意大利政府做海军基地,否则的话就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兵戎相见。面对意大利政府的讹诈,重新建立的北洋海军提督叶祖珪上书朝廷:“意大利人远道而来,没有后方补给,不利于长期作战。中国海军虽然弱小,尚还有4艘军舰,可以与之一战。”朝廷看了叶的奏折,心里有了底气,直接退回了意大利政府的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陈兵以待。意大利人见中国态度强硬,只得在1899年10月放弃了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三门湾事件。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捋一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01、欧洲强盗的无理要求

1895年,中国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列强相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作为欧洲第六强国的意大利坐不住了,也想到中国分一杯羹。随后的鲁迪尼内阁(1896——1898年执政)就侵略中国进行了筹划和准备,只是因为过早垮台而没有付诸行动。

1899年,佩卢上台执政后,为了转移意大利国内的矛盾,派遣3艘军舰远赴中国,并让外交部长命令驻华公使马迪讷向中国满清政府照会,要求租界浙江三门县三门湾为海军基地,否则就断绝两国外交关系,付诸武力。在外交照会中国以前,3艘意大利军舰已经停靠在三门湾外海,并做好了战斗准备。

02、帝国主义的勾心斗角

1899年2月,中国总理衙门事先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情报,意大利将向中国讹诈领土权利。于是当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向总理衙门递交外交照会时,总理衙门连看都没有看就给原封不动的退了回去。马迪讷恼羞成怒,以为此举有违外交惯例,有损意使颜面,是开罪于意大利,要求中国政府给个说法。此时与意大利在欧洲有竞争关系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不希望意大利对外扩张而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暗中怂恿中国政府强硬对抗意大利。

为了不在外交上开罪意大利,在英、德两国的居中调停下,清政府一面将照会索回拆阅,一面电令驻英公使向意大利外交部道歉。话虽如此,对于这种强盗要求,满清政府予以拒绝。

03、慈禧太后少有的强硬态度

1899年3月,马迪讷先后收到了国内发来的两封电报。第一封是要求他向中国政府下达哀的美敦书,并要求中国4天内答复。第二份电报是要求他暂缓向中国政府递交哀的美敦书。由于两份电报收到的顺序搞混了,马迪讷于3月10日向中国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并让3艘军舰驶入三门湾海域。叫嚣:4天不答复就强攻三门湾。

慈禧太后收到马迪讷的哀的美敦书后(“哀的美敦书”意为最后通牒,源于拉丁语,音译为“哀的美敦书”,意思是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拒绝意大利政府的无理要求是上下一致的,但是如何对面意大利的战争讹诈才是关键。此时重建后的北洋海军的提督叶祖珪在“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的分析建议下,认为意大利人远道而来,没有后方补给,不利于长期作战。中国海军虽然弱小,尚还有4艘军舰,可以与之一战。于是写了个请战的奏折呈报朝廷。叶祖珪的奏折送到朝廷后,慈禧太后大喜,应对意大利的讹诈也有了底气。

1899年3月,中国政府照会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中国拒绝租借三门湾给意大利。为了应对意大利可能发动的战争,满清朝廷命令沿海各地加强戒备,准备迎战来犯之敌。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堂、北海海军提督叶祖珪、南洋海军大臣刘坤一纷纷响应朝廷备战的号召,积极动员整兵,欲与意大利强盗一战。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本来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意大利傻眼了,立刻致电马迪讷,令其按照使馆章程具牍总理衙门,声明意大利并无强索之意,收回最后通牒。同时赶紧向列强解释,以求谅解,并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3月12日将马迪讷电召回国以备诘问,意大利强租三门湾风波告一段落。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牒又撤回亦成为欧洲媒体的笑料。

意大利试图强行租借三门湾的尝试失败以后,意大利国会在1899年5月1日和2日的会议上讨论了这个问题。政府的行动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首相佩卢在5月14日改组了政府,撤换了外交部长卡瓦内罗,重新起用了前部长韦诺斯塔。意大利政府被迫于5月底发表声明,声称“无意在中国推行侵略政策,而只是要推行一种商业扩张的政策”。但此后意大利觊觎三门湾和谋夺在华权益的野心不死,仍决意继续索取三门湾,即使不以力取,亦必请求各国公使劝说中国相让。为了以武力迫使中国屈服,又派了三艘全副武装的军舰奔赴中国。意大利新外相韦诺斯塔宣称,若中国不予三门湾,则需别辟一地予意大利,同时保证以后不将三门湾租与他国。后来又提出修筑从三门湾到杭州的铁路,准其在宁波镇海办矿务等要求,以达到变相占据三门湾和控制浙江全省利权的目的。

1899年5月,新任意大利驻华公使萨尔瓦葛带了4艘军舰同行,到达上海,企图让清军不战而退,却又不敢真的开战。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还有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萨尔瓦葛一点办法都没有。事情拖到了8月,意大利军舰后勤补给不足,有两艘军舰只得撤回。为了挽回颜面,萨尔瓦葛被迫把要求降低到在中国沿海获得一个加煤站,但此时慈禧太后已看穿了意大利的实力,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人。意大利在租借问题上无力回天,不得不在1899年10月放弃了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至此清朝成功粉碎了意大利的侵略野心,捍卫了中国领土与主权,在三门湾事件中取得胜利。

04、三门湾事件对晚清政府的影响

三门湾事件最终以意大利租借阴谋受挫、清朝取得外交胜利告终。清政府在这场斗争中的胜利,打消了部分势力较弱的列强想趁火打劫参与瓜分中国的念头,此后中国再也没有被迫“租借”领土,这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反抗意大利割占三门湾的斗争中,清政府对敌人的实力和国际环境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又认真备战,这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