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道德经》被有些人误读了,如今我们要如何读懂老子?

 百尺杆头进 2019-06-22

《道德经》被误读大概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代湮远,使《 道德经 》原本,在流传过程中遭到破坏产生缺失,使后人无法全面体会 老子 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不同。导致古人的行文用词,分章断句与今人的差异,使今人对古人原意产生误解。

今人很难读懂《道德经》主要是以上两方面原因,那么《道德经》能被读懂吗?现代人要如何才能读懂《道德经》呢?关于这个问题,古人论述较少,今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只谈淡个人的见解。

要读懂《道德经》我们首先要了解《道德经》产生的背景,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相传《道德经》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未期,当时一位名为老子的 圣人 所作。春秋未期群雄并起,各路诸侯纷争,社稷动荡,百姓流离失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子目睹现状,又切身感受,虽几经辗转而无力改变。退而寻求济世救民之道,从此催生了老子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思想。为了寻求大道,从天地万物中去探求真理"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千仞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未"等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如何难懂!而最难懂的应该是"道"本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唯望唯忽""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万物生于道,成于道,死于道。万物有生死道无穷尽。但"道"本身又是无形无象的,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人们认识道之后该怎样做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去为人处世。要如何去效法自然道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 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效法天地不干涉主宰万物,任万物自然发展化育,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妙功。

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等,这以现代观念来讲,无疑是辨证思维。"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渭道纪"这是将"道"应用于现实的务实思想,而不是空淡虚无的道理。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体现了以道教化治理民心的优势。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一为河上公版,这个版本主要由道家收藏,一为现今流传最广的 王弼 版,另一个版本为近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人说《道德经》被误读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其实不然。"道"至高至深至精至微看似遥不可及,实则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就《道德经》出现的诸多版本来讲,这也是道之使然。有人说《道德经》嗨涩难懂道理艰深不解其意,真意自在文字之外,而道在我心,何故外求?《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讲的很是清楚,"道"是不能说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永久的称谓,说出来,有固定称谓的就已经不是道。即然如此,我们何必要拘泥于文字,断句,篇章?真意自在文字之外,每个人对"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层次不同能理解的深度不同,现在不理解是因为层次不够,当有了一定修之后为自然不惑,何故要强求?况"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到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讲的何其明白!"道"本是浅显易懂,易知,易行,易得。而今人不去实践体悟,多为功利驱使沉迷声色已是与"道"相去甚运,更有甚者,将其作为哲学计谋进行研究,这本身已是本未倒置"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研究的越深与"得道"只能越行越远。

从古至今,凡是被称为"经"的著作,如《易经》,《阴符经》,《道德经》等都是凝聚了古人超前智慧的经典,是圣贤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只所以能流传千年而不衰,在文化开明的今天更加大放异彩,是因为古人在几千年前已经洞彻了恒古不变的真理。作为后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怀着无限敬畏的心,将这些经典永远的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