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崔氏的来源
众所周知,崔姓从西汉初年开始分为两支,一支时居清河,另一支居博陵。从汉代到唐代,“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崔氏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崔氏家族位居山东士族之首。凭借着士族特权和良好的儒学礼法传统,崔氏成员联翩出仕,子弟遍布朝野。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王朝鼎革之际,很多家族遭遇政治风云变化或重大的经济变迁,盛衰起伏不定。唐末五代之际,由于战乱频繁,影响中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士族制度结束。许多崔氏家族的成员为躲避战乱等原因,纷纷离开原来家族成员的居住地,向四周各个方向迁徙。 胶东地区作为当今崔氏成员一个大的居住地,人数众多,来源也比较复杂,今笔者欲利用手头的一些资料略述之,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最早记录崔氏在胶东地区居住的是清代的《胶州乡土志》氏族篇,文中简单的描写崔氏是东汉时由博陵迁居到胶州居住,千年老松便是由博陵迁徙到胶州带来栽种的。 再往后推有崔氏成员到胶东定居的史料证据就是民国王丕煦《莱阳县志》金石篇中的《大宋莱阳县趣果寺新修大圣殿记》庙碑后面的捐修者崔泽,北宋庆历年间掖县人(今莱州)。仅凭这几个字当然不知道崔泽是由何时何地迁徙到莱州定居的,但是能够证明崔泽是已知胶东地区最早的有具体名字的崔氏家族成员。现在莱州市崔姓居住的几个比较大的村庄有:三山岛街道大崔家、文昌路街道饮马池村、虎头崖街道西崔家村、文峰路街道南崔家村、沙河镇杨柳崔家村。已知杨柳崔家是由平度昌里迁来的,南崔家崔氏是由清初崔汝刚、崔汝昆、崔汝侖三人由莱阳迁来的。,其余的村庄不知起源于何地,还有待考证。三山岛街道的大崔家现有崔姓成员二千余人,应该历史较久。
当然,当今胶东地区崔氏主要的三个来源还是:平度昌里、莱西店埠桃花寨、莱阳万第崔格庄。 平度昌里崔氏:据《平度州志》、《寿光县志》记载,昌里崔氏始祖崔世荣是金末元初的定海军节度判官,定海军即今莱州,金代设定海军。志中载崔世荣迁自寿光,是崔氏十房中的乌水房。在明清时期,昌里崔氏出了五位进士,明代崔廷槐、崔桓、崔(火寿)祖孙三代进士,崔廷槐,字公桃,少颖敏,励学善属文,官至四川提学使佥事,有正直声,著有《楼溪集》。崔廷槐长于写诗,留下了大量歌咏平度山川秀美的诗作,《楼溪十景》细致地描绘了平度城西北紫荆山前山石溪流的幽美,还表达了他晚年归隐时的恬淡心境。《青山行》诗中对帝王滥用民力建造豪华宫室深表不满,并予以指斥:“土木为妖古所戒,自古荒淫几人在?”他的政论文写得也好,有《辽东事宜移文》、《答马中阃书》。子崔桓,博学能文,嘉靖中解元,当时有童谣云:“山佳木,一旦挑。上天差我送羊角。”是科解元,平度崔桓也,他也是平度历史上唯一的解元,但他以后的路并不顺,中进士后只做到武邑知县。桓子崔(火寿)也为嘉靖进士。后世还有崔谊之,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直隶通永道。道光年间又有武进士崔锡麟,官至昆明总兵。昌里崔氏可谓近古山东崔氏的文宗。 莱阳桃花寨崔氏:这支崔氏在胶东地区应该是人数最多的。莱西市古为莱阳地,建国后正式把莱阳析为莱阳和莱西二县。该支崔氏尊金末元初莱阳桃花寨巡检崔林为始祖,林子崔称嗣、孙崔芳先后袭桃花寨巡检,林孙崔功、崔导先后掌控桃花寨酒税都司,林侄崔远莱阳县主簿。崔林的子孙围绕桃花寨一代向四周繁衍。有资料说崔林是从栖霞蛇窝泊泥都村人,栖霞在古代大部分面积也属于莱阳管辖。“莱阳多旧族”,在战乱纷纷的古代,由于莱阳地处山东半岛腹地,有许多古老的家族保存的比较完好。莱阳崔氏在明代出了一名艺术通才崔子忠,与浙江画家陈洪绶齐名,人称:“男陈北崔”。有史书称崔子忠,自号北海,北海人,青州、寿光一代古称北海,是否可以说明莱阳崔氏也是从青州一带迁来的;栖霞新店崔氏家谱也称“始迁四川,次迁北海”,是否可以理解为南燕慕容德时,崔氏南迁今青州一带,后世子孙再迁莱阳一带,来自四川的谬论实属以讹传讹,早已被诸多历史学家所推翻。当然莱阳崔氏的来源无确切证据,姑妄推测。崔林家族是何时何地迁来的,还得靠各位本家共同寻找。 崔格庄崔氏:民国《莱阳县志》氏族篇说,金元时期莱州知州博陵人崔执中占籍崔格庄,其子孙围绕崔格庄一带繁衍。崔执中墓在民国时尚存,位于莱阳东南四十里处。 在烟台福山区、牟平区一带应该也有一支崔氏,据《福山县志》、《牟平县志》记载,在元代,崔氏成员的名字已多见于庙碑题记的背面,可见最晚在金代崔氏已在那里存在。牟平区崔姑山村就是一个年代比较久远的崔姓村庄,有牟平网友在胶东书院论坛里说全真七子时崔姓就在这里居住了。
总之,中古时期崔氏先人们重视道德垂范,以及崇尚儒学、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给子孙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尤其是“唐代二十八宰相”成为子孙引以为豪的家族象征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当代崔氏家族成员通过祭祖、建祠、修谱等手段,整合宗族内部成员,强化家族认同感,已达到敦亲睦族、相互帮扶、凝聚人心的作用,是整个家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