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6、苏料青花“铁斑”的形成机理(下)

 月下观沧海 2019-06-22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6、苏料青花“铁斑”的形成机理(下)

陈逸民  陈莺

6-9是安徽省博物馆五十周年庆展出之元青花缠枝纹象耳瓶,这虽然是一件私人收藏(陈波)的残件,但仍不失为珍品。上面的铁斑需细心寻找,才能发现。读者可以在瓶的象耳上找到条状铁斑。

6-9安徽省博物馆五十周年庆展出之元青花缠枝纹象耳瓶上的铁斑(陈波收藏)

6-10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6-10展示的是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上的铁斑,图6-11为元青花莲瓣形盘的全图。因其铁斑所在的位置,所以全图和特写图上的铁斑都十分清楚,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铁斑的形状、颜色、弥散情形和分布状况,多看这类图片,最好是多看实物,会使读者对元和明早期青花的微观特征逐渐加深认识。

6-11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

6-12英国伦敦南京公司在2007年在香港展出元青花大盘

6-12是英国伦敦的南京公司2007年在香港展出的元青花大盘,这件大盘的盘心中,铁斑明显,已经完全清楚地显示铁的呈色外观。这种呈色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元青花牡丹纹罐,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应该是高温烧制的结果。

烧窑温度的控制,一直是历代窑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从平地堆烧到置窑烧造,人类从六百度不到的温度烧出陶器,到在窑炉中烧出一千二百度以上的高温,人类摸索了数千年。成熟的瓷器从东汉开始烧造,到元代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器,其间虽然经过了一千多年,但窑温的控制仍然不能得心应手,所以欠烧和过烧的现象还会屡屡出现,因此,因温度控制不当所产生的青花变“铁”变“黑”的现象在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上就会不时出现。这种不当甚至可能使整个器皿的纹饰都呈铁色,也就是说,青花变成了“铁花”,图6-13浙江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元青花观音像和图6-14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塔式罐,就是这种元“铁”花瓷器,它虽然是元青花瓷器的烧制失误,却也不失时代风采,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元代烧制工艺的实物资料。

6-13浙江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元青花观音像

6-14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塔式罐上的铁斑

重要说明:

图14的“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塔式罐上的铁斑”一图的说明,是采用本书出版时的原文,未作修改。但经过近期的有关部门的相关研究,此塔式罐采用的呈色剂不是钴料,因此这件塔式罐严格来说不是元青花瓷器,此说在学术界已经成为共识。

窑温控制不当不仅会使青花变成铁花,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把铁质真正还原出来,在青花瓷器上出现真正的“铁”!典型的例子,就是图6-15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上的铁斑,图中红字所示之处是真正的铁!图6-16是这件元青花牡丹纹罐的全图。读者一定要问,这当然是“铁”,但这种“铁”会不会是瓷胎中的杂质在烧制过程中还原的呢?

6-15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罐上的铁斑

6-16上海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大罐

我们首先来观察这种“铁”在瓷器上的存在状况。从图6-15完全可以看出,“铁”在釉的下面,存在于瓷器的胎和釉之间,也就是说,它不是胎的杂质,也不是釉的杂质,而是胎釉之间的“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只能是由青花呈色剂带上去的。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料,即苏来麻尼料,是高铁低锰的钴料。这种高铁低锰的钴料,在高温下为发生什么变化呢?

一般来说,铁的还原需要三个条件:即高温、铁的含量和还原气氛。

首先,元代时,景德镇窑烧制青花瓷器的温度已经达到1280,这个温度能不能使铁还原呢?纯铁的熔点是1534,但是一旦铁中加入其他物质,其熔点会大大降低。现代陶瓷行业中,为仿古砖使用而专门研制的金属釉磷酸铁,其低温熔点只有1100。因此说,使铁还原的高温在元代窑炉烧制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次,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釉和青花中呈色剂Fe2O3的含量在1.734.26%之间波动[1],大大高于MnO的含量0.090.13%[2]。这使青花料中铁的成分得到保证;第三,从已知的景德镇窑瓷器分析,它们烧制的往往都是还原焰。由此可见,使铁还原的三个物化条件是完全吻合的。

6-17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直口杯和折沿杯托

读者在本书列出的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的图中,一定可以发现,有“黑斑”的青花部分,不一定有“铁斑”,有“铁斑”的青花瓷器,“铁斑”一定在“黑斑”之上。图6-17为景德镇考古所收藏的洪武青花缠枝灵芝纹直口杯和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杯托,图中的红字指出了这种黑斑和铁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说明“铁斑”和“黑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窑温过火,铁离子被还原出来,“黑斑”就变成了“铁斑”。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元青花所用的苏摩离青料会在釉下形成黑斑,而在极个别的情况下,由于瓷器在窑内的位置或者窑温的关系,“黑斑”可以被还原成“铁斑”。回头看一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牡丹纹罐上的铁斑(图6-15),读者就会明白元青花瓷器上的“铁斑”的颜色、光泽、形状和位置了。

6-18嘉靖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罐 

读者看一看图6-18嘉靖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罐上的缺陷,就可以明白,铁斑和缺陷之间的差异了。

6-15上的“铁斑”是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一般情况下,元青花瓷器上以“黑斑”居多,或者处于“黑斑”向“铁斑”过渡的形态。从图6-1至图6-15上都可以看出,元青花纹饰上“黑斑”居多,略有“铁斑”的痕迹,而象图6-15上,直口杯上几乎都烧成了“铁斑”,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细心的读者一定能够发现,“铁斑”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瓷器接胎之处,或者是瓷器器型转折、堆塑之处,仔细观察图6-2湖北省博物馆藏元青花玉壶春瓶弦纹上的铁斑就在接胎之处,观察图6-10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花莲瓣形盘,观察图6-7首都博物馆藏景德镇窑元青花凤鸟纹扁壶嘴上的铁斑,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形成“铁斑”呢?这是因为,接胎、转折和堆塑之处容易造成青料的凝聚。当沾满青料的笔在瓷胎上绘画时,遇到这些地方,用笔不太流畅,笔意就会滞胀,因为怕青料着色不重而重复绘制,从而在接胎处留下重笔或叠笔,造成青料的凝聚,再巧遇窑火的过分燃烧,就会产生“铁斑”现象。

6-19永乐铁绘宝相花纹莲子碗

比较一下图6-19永乐铁绘宝相花纹莲子碗和铁斑之间的不同和联系,也是领悟氧化铁在烧窑过程中的呈色作用。

“铁斑”是“黑斑”的特殊情况,是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的特征,有“铁斑”的元和明早期青花瓷器,应该是真品。

这就是“铁”证如山!


[1]《中国科技史·陶瓷巻》科学出版社199810月第一版P371

[2]同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