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仙李白遇到了炼矿工人,一首珍贵奇特的诗歌诞生了,太牛

 昵称413468 2019-06-22

你能想象的到大诗人李白与冶炼工人会有交集吗?他们的相遇又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呢?

盛唐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是盛唐精神和盛唐诗歌主流的伟大代表。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也”,李白就是掉落人间的仙人,自带一种飘逸、洒脱与不羁。他的乐观豁达、他的烦恼忧愁、他的政治追求、他的愤懑豪气都体现在他豪放的诗歌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陇西成纪人。成纪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家乡,李白这样说大概是想表示他是大将军李广的后代。李白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往白了说就是好夸张喜吹牛,把自己吹成李广的后代也表达了他的英雄情结,他是真的很想为唐王朝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功业。

李白25岁前,一直在蜀中读书。这期间他曾习学剑术,据说剑术还比较高;也曾隐居山中学道;还曾漫游成都、峨眉等地。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还向赵蕤学习纵横术。广泛的学习、游历和多种思想的影响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李白是自信的,他性格透明,在写给韩荆州的信《与韩荆州书》中说: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言语简练而又大气。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十年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天宝年间,李白漫游到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境内)。在这里李白写了组诗《秋浦歌》,主要写了秋浦风情,抒发了诗人思念长安和家乡以及怀才不遇的心情,其中的第十四首成为特别独特的一首。秋浦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诗人在漫游中看到了冶炼工人的劳动场景,就在这首诗中从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炼工人,这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实在是太少见了。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诗的开头两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人直接写了热烈的冶炼场景:熊熊燃烧的炉火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炼矿炉中蹦出的火星四溅,使得紫烟缭绕,给人一种热烈的感受。诗人用“照”和“乱”两个字,使劳动画面充满了动感,体现出诗人看到炼矿场景时的新奇、兴奋及惊叹的情感。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对炼矿工人形象的描画。“赧(nǎn)”的本义是因羞愧而脸红,诗人在这里用以指工人的脸被炉火照红。看到“赧郎”就使人很容易的联想到,底层劳动人民由于长期沐风淋雨,土侵日晒而形成的古铜色肤色,它充满着健康美。被炉火照红的工人的脸在秋夜的月光映衬下更显雄健,这也是我们感受到工人们勤劳、朴实、豪爽、热情及乐观的性格。

接着诗人又让我们耳边传来嘹亮的歌声,这是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这歌声在秋夜的寒气中激荡,震动了寒川。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熟悉的劳动号子?这劳动号子揭示了冶炼工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令人赞美的高尚情操。诗句的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诗人仅仅用了四句二十个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瑰丽壮美的月夜炼矿图。诗人像是用画笔在描画热烈的劳动场景,画面充满了动与静、热与冷、明与暗的色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动形象。

诗仙李白与炼矿工人的相遇本就奇特,这奇特的相遇又诞生了如此令人惊异的诗句,不能不令人感动。

曾国藩和富兰克林都有一份清单,这是成功密匙,照着做你也能行

一篇一篇读《史记》5:《夏本纪》(一)

一篇一篇读史记6:《夏本纪》(二)上古四圣之一,司法鼻祖皋陶

一篇一篇读《史记》4:《五帝本纪》之舜,孝感动地,行厚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