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比较少见的一首诗,但是依然豪情万丈,动人心魄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3-01-25 发布于湖北
2019-12-16 21:57·赏诗词品历史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安徽省贵池县西部的秋浦,是唐代银、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在这里游玩,写了一系列的诗词,名为《秋浦歌》。而这一首就是第十四首,这是一首用积极的方式描述和赞扬冶炼工人的诗词。它在我国大量的古典诗歌中是罕见的,因而极为珍贵。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色彩鲜艳、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在燃烧,红星在飞溅,紫烟在蒸腾,红火照亮了广阔的世界。诗人用了两个看似平常的词“照”和“乱”字,但一经精练成诗,冶炼的场面就精彩纷呈。通过这一生动的场景,不难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新奇、兴奋和敬畏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则是对冶炼工人形象的细致描画。随着粗狂的线条,稍加点缀,冶炼工人那种雄伟和健壮的形象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赧郎”一词新颖而发人深省,“赧”原来是指因为害羞而脸红,这里则是指火光反射照的脸颊通红。从“赧郎”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强壮的身躯和勤劳、朴实、热情、直率、乐观的性格。冶炼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唱歌,让冷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至于他们唱什么歌,诗人没有加以陈述,让读者可以做各种补充和联想。歌声当然不会激荡起河水,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虽然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如果说“赧郎”一词只是描绘了月光下冶炼工人的形象,那么后一句就揭示了冶炼工人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的赞誉。

这是一幅壮丽的秋夜熔炼劳作图。在诗人生动的笔触之下,光、热、声、色相互交织、相互映照,明暗、冷热、动静相互映衬,生动地再现了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形象地刻画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实是古代诗歌的艺术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