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咨询,跟一位网友,说了好几个来回,该说的差不多都说完了,后来他突然问一句,我得的什么病。这个问题,让我吃了一惊,我一瞬间以为自己太业余,忘记诊断了。但也瞬间反应过来了,我只是一名健康管理师,又不是医生,哪里有什么诊断。 我之所以没有说,他是什么病,是因为在我看来,病名什么的,根本不重要。病名,是人为起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且这个代号,往往不准确。有时候为了追求准确,又会弄得人很不好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女性有个妇科病,叫做宫颈糜烂,这名字一听多吓人啊。后来发现,宫颈糜烂这个情况,几乎每个已婚女性都有,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且它几乎没有危害。医学者觉得这个名字不准确,在后来的《妇产科学》教材上,将其改名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这样一改,确实准确了些,但不够通俗易懂。医生跟病人说,你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病人一定摸不着头脑。很多病症,不好起名字,医学为了研究,强行起名,会有连带的问题。很多病名,完全是有问题的。医生自己也都这么说,某些疾病的命名,会误导人。 癌症,现在普遍认为是绝症,人人都怕。实际上呢,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但是癌症这个名字,以及围绕这个病名的种种宣传,让人产生巨大的恐慌心理,正是这种恐慌心理,造成了病情的加速。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就变得快。病因情起,情轻病轻。 医生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旦查出了这个病,就会瞒着病人与家属商量,这个做法,从心而论,是好心。但从行来看,是掩耳盗铃的行为。不让病人听见,不让病人知道,但你开展的却是相应治疗,真把病人当傻子啊。除非不治疗,不治疗病人就难以知道。只要开始治疗,要不了三五天,病人就会知道,一旦知道了,起初的隐瞒,在此刻都起到了坏作用。 真正有用的做法是什么呢,是从根本上,消除癌症等于绝症的含义。在医学上,对癌症重新定义,在科普上,对癌症重新认识。国际抗癌联盟,曾做过一次检讨:60%以上的肺癌手术,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弊大于利。 美国的资深肿瘤专家集体建议:应当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彻底改革,包括改变癌症的定义本身。很多癌症,其实是indolent lesions of epithelial origin,也就是【上皮来源的慢性病变】。专家们强调,我们需要一个21世纪的癌症定义,而不是19世纪的癌症定义,太对了 不用专家们说,用常识就可判断,癌症,又不是什么急性重感染,三五天没治好,人就没了,它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只是医学认为这个时间很短,再短也有6个月吧,6个月可以改变很多事。实际上,是不是只有6个月呢,一定不止。 这只是医学的一种判断,而医学是不完善的,不但不完善,甚至很多医学理论太落后。医学理论如果不落后,为什么那么多病,用医学的手段治不好,但病人自己主动去调理,反而病能好呢?医学研究者和病人,都自我设限,进入了自己一手营造的思维陷进而不自知。 病名,是不准确的。各种诊断,然后弄出一个病名来,更是不准确的。病人想知道自己是什么病,所以需要病名。但是,知道病名了,又能怎么样呢?只会让自己,被一些所谓的医学常识局限。医生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病因,所以不停的诊断和检查。各种检查完了之后,又怎么样呢?还是不能准确知道怎么回事,仍然只能做疑似诊断。关键是,还没办法治好。 我一再的强调,病名什么的,根本不重要。不要去在乎这些东西,只管去做对身体有好处的,正确的事情,坚持去做,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你非要问,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能这么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病,一种叫虚,一种叫堵。 不要管什么病名,一心只是养气,气足了,身体自然会好! 虚,是身体的能量不够,能量不够,各方面的功能就下降。功能下降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情况,就是精力下降。再严重一点,吃不好,睡不好,排不好,怕冷。虚到一定程度,喝水都会拉肚子,吃点米糊,都能胀气。这是我见过的癌症病人。能量用完了,人才会死亡。没有虚到极致,人不会死。 堵,是体内的通道堵了,体内的通道,一是血管,二是经络。血管走血,经络走气。很多人不信经络,不信气,因为没有体会到。这里讲个有趣的事情。我四岁的女儿,昨天告诉我,说是自己吃口香糖,感觉口干,喝了点水,然后感觉有一股气,一直往下走走走,经过双腿到脚底,然后从脚底排到空中去了。她的词语有限,但表达得很清晰。 她妈妈还问我,是不是我们说了什么,她不经意学会了。实际上,我们没有跟孩子讲这些,孩子自己完全能体会。她知道什么是气,比如有时吃了一些热食,她会说感觉肚子里有热气,好温暖好舒服。也就是说,气这个东西,只要你有过感觉,自然知道它是真实的。 虚,要养气。堵,要行气。不管是虚,还是堵,都应该从气开始。没有气感的人,仍然是养气,只是你感觉不到气而已,但你会感觉精力回升。气,是能量,也是功能,是在执行功能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能量,自然就有了功能。虚和堵,相伴相随,虚了容易堵,堵了容易虚,所以通常情况下,病人都是又虚又堵,虚和堵的程度不同,病情轻重也就不同。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