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疗法—蜡灸 蜡灸是中医学外治法的一种,有针灸所不为、内服药物所难能的功效,对内、外、妇、儿诸科病症都有独特的疗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节脏腑、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它与针灸、推拿等一起构成了中医理疗医学的基础。 (1)温经止痛,疏经通络 温经散寒、疏经通络是蜡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的“不通则痛”,是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症。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引发肢体麻木、疼痛、拘挛,甚至脏腑功能失调。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 气虚、寒凝、阳虚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气血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以用温热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蜡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的作用。通过加强机体气血的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所以,蜡灸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瘀滞经络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 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 此时,在一定的穴位进行蜡灸治疗,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跌打损伤,颈、腰椎病及四肢关节扭挫伤等方面的病证。 (3)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机体阳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肉、筋脉、关节,致气血阻滞,闭塞经络,不通则痛;或久居湿地,汗后涉水淋雨,过度使用风扇、空调等,积而为病。 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肌肉经络关节,但寒邪最为关键,寒性收引、凝滞,郁闭阳气,不通则痛。 治当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蜡灸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功效。 神草益和堂蜡灸:在继承传统蜡疗法的基础上,本着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的原则,将中药与蜡疗和针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冬病中妇科、消化内科、风湿性关节疼痛、慢性病等的治疗有奇效! |
|
来自: 昵称6490387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