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颅脑部位的疾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即出血性卒中;另一种是脑血管闭塞,导致脑部部分区域缺血然后供氧不足,即缺血性卒中。 一、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颅内出血,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出血性卒中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出血性脑卒中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1、血管出血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血管失去弹性破损出血 正常的血管 血管壁受损开始慢慢变薄 血流冲击等因素导致血管破裂 另一种则是畸形破裂出血 正常的血管 血管开始出现问题 高血压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 2、大脑细胞非常娇嫩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儿的出血如果是脑干出血仅仅5毫升也是可能致命的!切不可小视! 二、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又叫脑梗死 1、脑梗死分为两种 一种是血栓性脑梗死 ![]() 正常血管 ![]() 粥样硬化 图中逐渐出现在血管壁中的黄色物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越来越厚慢慢的阻碍了血液的流通造成大脑部分缺血。 另一种是栓塞性脑梗死 ![]() 正常血管 ![]() 栓塞 从心脏脱落的栓子顺着主动脉的血流进入脑动脉可能会卡在细小的血管里产生堵造成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这种病突发性极高 那么脑卒中病是咋来的? ![]() 我们抛开不可变(年龄、遗传、性别等)因素 能导致脑卒中的可变因素有下列七种…..
![]()
![]() 这“高老庄”的三兄弟
![]()
![]() 但你到底造不造,这几位是咋作乱的? 1、高血压 ![]() 啥叫血压? 话说血液在血管里是流动的,而这动力的来源是心脏的一张一缩,这样产生的压力,我们就叫“血压”。 ![]()
对于血压来讲,稳定持久才是正经的
血压和性格、环境等都有影响 2、高血脂 ![]() 所谓高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比如胆固醇啥的 ![]()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巨噬细胞吃了太多胆固醇,把血管壁给压塌了。
所以说呀,爱一个人,不能只征服他的胃,有时候也得管住他的嘴。 3、高血糖
所谓高血糖,就是指体内血糖含量超标,严重了就是糖尿病。 ![]() 今天我们就先不扒糖尿病, 就直接说说 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 ![]() ![]() 本来几个血小板就够了, 但是血糖高了以后血小板特别兴奋, ![]() 这下好了,不停的呼唤同伴, 直接把路就给堵啦 ![]() 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过分了, 就堵了,形成了血栓 ![]() ![]() 这“三高”彼此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互促进 得了一个 另两个也就在路上了 除了“三高”还有什么因素更容易得脑卒中呢? ![]() 伴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 和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将来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最高 ![]() 应该进行抗凝治疗
那么哪种人容易得这些疾病呢? 三大因素
![]() ![]() 俗话说
![]() 此外 ![]() 这些陋习会使血压增高 加速动脉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酒精、饮食、糖尿病、心理因素等,都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你拿掉了1个危险因素,发生脑梗或者脑溢血的风险就下降了20%。” ![]() 脑卒中预防方法 1、基因检测 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和后天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导致的,每个人的基因不一样,因此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程度也高低不一,如果在导致高血压基因上存在突变,那么他患高血压的概率就大大超过一般人群;如果在导致心肌梗死的基因上存在突变,那么就要重点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了。以冠心病这个重要的中风诱因为例,研究表明超过400个基因可调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等,如当一个人身上存在“NINJ2”、“MTHFR”等基因突变时,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将会成倍的增加! 王陇德院士表示80%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如基因检测出有脑中风高风险,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基因点位风险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如控制体重,进行规律的锻炼,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戒烟戒酒;还需要在日常体检中特别注意同型半胱氨酸这个指标,如有升高,就要高度警惕,及早进行干预。 除此之外,当知道自己遗传基因中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后,会格外加以关注,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出现,如头晕、眼睛发黑、走路不稳等情况,就可采取干预,把发病风险和后果降到最低。 ![]() 2、长期监测血压变化
![]() 3、精确分析查找致病原因,控制动脉硬化发展
![]()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