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道

 章江之邻 2019-06-22

      《道德经》之所以叫《道德经》,按通常的说法是因为《道德经》有两部分组成,一部份是以“道可道 非常道”开头,而另一部分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头,分别选取这两部分中的“道”字和“德”字所以这部书可以叫《道德经》或《德道经》。按这种说法,《道德经》原本是没有被命名的,因为是老子所作的所以又可以叫《老子》,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叫法,比如叫《老子五千言》。但是不管叫什么,在这部书中道德两字充斥期间确是事实,所以要正确的理解《道德经》就要对道和德有充分的理解。

道这个字最基本的意思就是道路。所谓道路,从狭义上来理解就是动物包括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从广义上来理解的话就可以是指任何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外一种状态的路径,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路径。《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天就是天然的与身俱来的,不是后天修持来的就叫天。所谓命就是动植物可以生活下去的能力。天命就是指动植物与生俱来可以生活下去的能力,把这个理解推广一下,所以天命可以是指万事万物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可以维持其存在的能力。“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句话就是说这种与生俱来的维持事物可以存在的能力就是这种事物本身具有的性格和特性,而跟着自己本身的特性走由自己的特性带领自己往前走的就是自己的道。所以道是什么?道是一条路径,是由万事万物自己本身的特性带领自己发展变化的路径。对由事物自己本身的特性带领自己发展变化的路径进行的总结和描述表现为语言就是这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道理。所以对特定事物的道的总结和描述就是这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道理。所以道是什么?道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它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事物按本性发展变化的道理和规律。简单来说道就是事物按本性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

《道德经》本身并没有对道做出定义,但是对什么样的特性可以被认为是道进行了描述。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对这一句话怎么去理解我在讲述第二十五章的时候有详细的讲解。)所以事物发展变化的道首先是先天地生的是先天的,道也是会一直存在的而且豪不更改,它是催生万物进行发展变化的母体是发展变化的路径和通道。道最基本的特性是大,所谓大就是“曰逝、曰远、曰反”。所谓“曰逝、曰远、曰反”就是指道可以一直不停的运行、可以运行的时间很长远、可以有反击的能力,所以“曰逝、曰远、曰反”就是第四章中说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些都符合道是事物按其本性进行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的理解。

道是事物按其本性进行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但是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都是隐藏的,在事物还没有进行发展变化的时候不对外表现,即使在发展变化的时候可以对外表现也会表现出许多的表象,所以人们对道的认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在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用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和描述时所依仗的是对事物的认识而认识是有可能会产生偏差的,所以这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道,一种是基于事物本性的可以决定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道,这种道是由事物的本性决定的是决定事物能如何发展变化的决定因数,所以讲“道法自然”。另一种道是基于人们对事物本性的认识产生的由人们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表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基于认识的道,由于这种道是产生于人们的认识所以它会影响甚至能决定人们在面对这一事物时的行为,对同一种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同所归纳和总结出来的道就不同,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两种道可以分别说是本体的道和认识的道,基于事物本性的本体的道可以决定事物本身可以如何发展变化而基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形成的认识的道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人们在面对这一事物时可能实施的行为并以此反过来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接近事物的本性时认识的道和本体的道才会无限接近。

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特定的性格也有自己各自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所有这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都可以称之为道,所以道是一个统称,就像学生是一个统称一样,所有处在学龄段的在校生都可以叫做学生,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时又是不一样的,《道德经》中的道也是这样的,所不同的是每一个学生除了有“学生”这个统称外还有自己各自的名字,学生A叫张三学生B叫李四学生C叫王五。但是道不一样,除了极少数的特定事物的道被命过名外(比如茶道、跆拳道、牛顿运动定律勾股定律等等极少数是被命过名的),大多数具体事务的道是没有被命过名的,所以说“道常无名”。既然道常无名所以在提及那些没有被命名的具体事务的道时就没有具体的名称可以称呼它们而是一律用一个“道”字来称呼。所以《道德经》中的很多“道”字都是有具体所指的,它们所表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都是同一个“道”字。比如六十章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中这个“道”字说的就是烹鱼的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好像烹制一条小鱼一样,用烹制小鱼的道理来治理天下的事,那么这些象鬼怪一样不能让人接受东西也不会有什么神奇的”;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中的“道”字指的就是天下之主治理天下的治理之道;“道法自然”中的“道”指的是本体的道;“道可道,非常道”中的三个“道”字中第一个和第三个“道”字指的是认识的道而第二个“道”字就是说道、言说的意思。所以在《道德经》中充斥整个篇章的每一个“道”字都是有所指的也是不以样的,不能看到每一个“道”字都认为相同的意思。

道是一个统称,所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道理和规律都可以称之为道,每一个具体事务的道综合起来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也是道,这就是“大道泛兮”中的道。这个道所代表的不是某一个事物具体的道而是某一类事物的整体走势,比如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某一个行业的整体走向等等这些都是“大道泛兮”中所说的道(这些在详述第三十五章“大道泛兮”时会有详细的解说)。

所以《道德经》中的道是千变万化的,从其来源来说有基于本性的道和基于认识的道,从其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有表示具体事物的道和表现某一类事物整体变化的整体的道,这些道纷繁复杂交相出现在《道德经》中,只有厘清了书中的每一个道字所代表的是哪一种道才能更好的理解《道德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